基于FPGA的无相位截断误差DDS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应用于雷达、通信等领域的电子设备对信号频率稳定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日益趋于严格,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和热点。随着现代科技与制造工艺的飞速提高,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体系结构和性能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与优化,但此技术产生的信号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本文针对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DDS所产生信号的杂散,并从工作原理和理论推导等方面分析了DDS产生一系列杂散的原因。对传统DDS的相位截断误差、幅度量化误差、DAC非线性的理想特性转化误差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常见的无相位截断误差DDFS与传统的DDFS设计中的不同之处。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方法的无相位截断误差DDFS方案,通过Matlab对系统仿真分析并结合FPGA来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对传统DDFS的结构进行阐述和理论分析,从数学角度对DDFS产生杂散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对PLL的结构和锁相原理进行了分析。此后,对当前所提出消除杂散的方法,如抖动注入法、ROM表压缩及延时叠加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2)分析了一种常见的消除相位截断误差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相位截断DDFS结构,在不截断低段相位字的情况下减小ROM表的存储深度,并对由高段相位字所查找的幅度进行修正,消除相位截断所带来的误差。本文用Matlab与FPGA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功能仿真,相较于传统方法,此结构能够更有效的消除相位截断误差。(3)分析DDFS+PLL各种方案,利用DDFS+PLL方案把无相位截断误差的DDFS输出信号作为锁相环电路的鉴相输入、负反馈端输入和环外混频、环内混频,并将无相位截断误差DDFS+PLL进行Matlab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有机形态与自然”为切入点,以当前建筑所面临的“错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中西方建筑形态的形式流变中,追寻其背后相关的文化现象,以一种历史观剥离其意义,再把这种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归纳张仲景对柴胡类方中有关药对的运用规律,同时搜集历代医家对这些药对在临证运用后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其在治疗外感及内伤疾病中的异同(如主
宽带调制信号的应用,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处理器件的高速发展,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技术成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的主流技术。本文首先对功率放大器
我们通过借鉴联合国减灾署UNISDR、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救助儿童会组织STC等机构联合制定的"全面学校安全CSS"国际框架,并参考其他国际儿童安全教育标准,结合中国中小
移相器是一种能够对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整的微波器件,广泛地应用于雷达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和测量系统等军用以及民用工程系统中。移相器有多种类型,其中铁氧体移相器由于具有
变形缝模板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基础,本文基于当前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方式来分析现有变形缝模板施工工艺的优势和不足,并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已成为21世纪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微波滤波器作为微波接收和发射系统的重要元件,在射频/微波电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无线电通信的
伴随着So C芯片设计规模的不断提升,验证成本的不断增加,软硬件协同仿真技术以及基于平台的So C验证思想已成为业界主流。同时,随着FPGA设计的逐渐完善,基于FPGA的协同仿真不
为了能在有限的带宽内承载高速大容量数据流,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为复杂的多载波调制系统。多载波电压的幅度和相位往往会产生很高的峰均比,这会使得传统的毫米波功率放大
为进一步探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策略,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建构与落实等方面展开研究。师范院校只有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