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费城(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93例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均表现为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其中慢性期(CP)患者81例,加速期(AP)5例,急变期(BC)7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初始剂量:慢性期患者为400mg/d,加速期患者为600mg/d,急变期患者为800mg/d,顿服。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等指标,并根据血象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1.对9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4-49个月),其中,81例CML-CP患者的累积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96.3%(78/81)、86.4%(70/81)、77.8%(63/81)和46.9%(38/81);12例CML进展期患者(包括AP和BC患者)的累积CHR、MCyR、CCyR和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分别为58.3%(7/12)、25%(3/12)、25%(3/12)和8.3%(1/1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2.早慢性期(ECP)和晚慢性期(LCP)患者在血液学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在MCyR、CCyR和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上,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93例患者随访,估计4年的总体生存(OS)率为81.6%。CML-CP患者的4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90%、93.5%;CML进展期患者(包括AP和BC患者)4年EFS率和OS率为34.4%、41.3%,二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CML-CP患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高,疗效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CML患者的生存期。2.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CML-AP和CML-BC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但MCyR率、CCyR率、EFS率和OS率都明显低于CML-CP患者。3.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于ECP患者的疗效优于LCP患者,提示CML患者确诊后应尽早开始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第二部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药谷浓度检测及相关分析目的:检测CML-CP患者体内的伊马替尼血浆药物谷浓度(Cmins)水平,观察可能影响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因素,并分析血浆药物谷浓度水平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23例CML-CP患者体内的伊马替尼血浆药物谷浓度。结果:1.23例CML-CP患者的平均伊马替尼血浆药物谷浓度(均数±SD)为1290±546 ng/mL(351ng/mL-2180ng/mL)。2.服用伊马替尼1年时取得CCyR的患者的平均血浆药物谷浓度(1412±440 ng/mL)明显高于1年时未取得CCyR者(936±436 ng/mL),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服用伊马替尼1年时取得MMR的患者的平均血浆药物谷浓度也明显高于1年时未取得MMR的患者的血浆药物谷浓度(1699±439 ng/mL vs 1072±474 ng/mL,P<0.05)。3.根据伊马替尼血浆药物谷浓度四分位数分组(Q1,Q2-Q3,Q4),在不同四分位数组中,1年时取得CCyR患者的百分率虽然存在差距但三组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67),而1年时取得MMR患者的百分率在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9)。4.在不同血浆药物谷浓度四分位数组之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基本相似,除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液体滁留、乏力等事件在治疗前3个月中的发生频率高浓度组(Q4)略高于低浓度组(Q1)外。结论:CML-CP期患者的疗效(1年时CCyR与MMR)与伊马替尼血浆药物谷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