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规模养殖会集中产生大量粪污。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加强,畜禽规模养殖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主体退出市场。这引起了猪肉供应不足,价格飙升。科学出台公共政策推广合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成为热点。我国尤其是东北高寒地区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公共政策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外部性理论角度出发,在现有的四种可利用模式当中评价出最适合黑龙江省农垦的模式。然后对推广最优模式给出公共政策的建议。本文首先用外部性立理论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分析,得出若要进行资源化利用需要政府出台公共政策补贴合适的管理模式。根据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经济特征,从种养合一和种养分离角度归纳了黑龙江农垦现有的种养合一模式、养殖主体单独利用模式、有机肥生产主体模式、养殖主体自行生产有机肥模式四种畜禽规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结合黑龙江农垦现状,用向专家、政府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指标体系,确定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设施设备投入占比、设施设备运行占比和有机肥交易成本占比四个指标对四种模式进行评价。其次,针对四种模式一一对应的搜集了四个典型案例。利用四个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四种模式进行评价后得出,种养合一模式是最适合黑龙江农垦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但是从公共资源、成本-收益等公共管理角度来看,在黑龙江垦区推广该模式依然面临配套土地和补贴资金等问题。最后,结合推广种养合一模式在黑龙江农垦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土地流转政策、畅通资金筹措和政策渠道、以畜牧大局和畜牧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动种养合一模式等建议。此外还提出了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法制建设和利用有机肥政策提升农牧产品质量效益等其他一般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