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官是处于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干部群体,他们的“官”不大,却掌管着农村政务和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中国有8亿农民,分布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约有500万村干部在管理着这些村庄,他们承担着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扮演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与倡导者,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官能否做到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从而遏制和消除基层腐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村官腐败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村官腐败的特点及危害,探索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理的对策。本文首先对腐败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村官腐败的现状、特点及危害。通过归纳、比较和分析,本文认为现阶段村官腐败的主要特点是:一把手作案比重大,串案、窝案较多;经济问题突出,作案手段复杂多样;不正当选举突出,贿选现象较多;作风问题普遍突出;违法违纪的区域分布集中,地区特征明显。这些村官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破坏了党和国家在广大群众中的光辉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危害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次,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村官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寻求有效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的对策。村官腐败现象的产生涉及了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具体表现在:土地征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民主选举制度不够完善、权力监督和约束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最后,本文针对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几项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的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司法保障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民主选举、增强村官自身修养、严抓事后惩治教育等。其中,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索了如何进行村官的民主选举和强化对村官腐败的监督管理力度,以便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基层村官腐败现象的发生与蔓延。通过以上提出的对策,希望能够建立一套有效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的体系,从而为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建立坚实的后盾,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