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参加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2012年终总决赛9位选手的选赛特征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来分析这9位优秀女子职业网球选手从转入职业后世界排名从0位开始到世界排名进入前10位的整个排名阶段所有选赛级别和年度选赛站数、选赛时间、及竞赛成绩变化等数据并结合运动训练理论给予分析,以期在科学的选赛和训练安排方面对我国职业女子网球选手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理论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职业女子选手选赛要结合WTA赛程特点。选赛应根据赛季持续时间和比赛时间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合理分配选赛和非赛季训练安排。赛事举办的地域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明显的集中性,选手在选赛时要尽量选择赛事集中的地域参加。赛事举办的场地类型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连续性,选手选赛时要多选择场地类型相同的赛事以减少场地适应时间,同时应尽量多选择自己擅长的场地类型。举办赛事数量具有稳定性,赛事级别高低搭配具有层次性,选手可根据历年的选赛经验不断调整参赛的节奏。赛事的竞赛规则具有独特性,选赛前运动员教练员应该充分考虑竞赛规则的特殊要求,以免耽误选手参赛。(2)选手排名的不同阶段要选择恰当的保分和“抢分”赛事,世界排名0-300位,ITF25000赛事是选赛的核心。世界排名300-128位,ITF25000赛事和ITF50000赛事是选赛的基础,此外要参加国际巡回赛提升排名。世界排名128-64位,国际巡回赛是选赛的核心,选择大满贯赛事也必不可少。世界排名64-10位,国际巡回赛和顶级巡回赛是选赛的基础,选赛要以大满贯和皇冠赛为核心。(3)选手年度选赛的数量固定,通过提高胜率的方式提升排名。世界排名0-300位的选手选赛数目不易过多要保证较高胜率,这阶段内以训练选手提升能力为主。世界排名300位后的选手,年度选赛数量趋于稳定,排名的上升主要通过选择适合这个阶段的赛事,并且保持或者提高胜率,部分选手因胜率较低只有加大参赛数量来保证积分不减排名不跌。(4)选手排名从低升到高,选赛地域从局部走向世界。世界排名0-300位的选手,排名不高主要参加ITF赛事,世界排名300-128位的选手,选手排名虽升高,但选赛的主要区域都是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及附近地域。世界排名128-64位的选手,可以参加的赛事级别增多,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参赛,选赛区域集中在大满贯举办的地域。世界排名64-10的选手,可以参加任何级别的巡回赛(除年终总决赛)因此选手参赛的地域分布更加均匀,大满贯、皇冠赛、超五巡回赛的举办地域都是选手们选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