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教育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尚不丰富的社会教育理论成果中,更缺乏社会教育价值研究成果,因此,为了展现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运动过程,社会教育价值问题、社会教育价值实现问题值得探讨。本文立足于社会教育研究与价值研究等已有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法和历史法,通过审思民国与现代社会教育研究的进展、梳理西方与我国价值研究的脉络及反思其他学科中实现问题的研究后,尽可能逻辑地思考了社会教育价值实现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价值解析。通过构词意义上的分析,以及与社会教育事实、效用、功能、意义等相关概念的辨别,社会教育价值指社会教育活动对全体社会成员不同需要的满足。同时,以社会教育依赖的社会主体对其进行了分类,基于人的价值结构探讨了它的层次,并从内在相关性探讨了二者关系。第二,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问题。在社会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主观条件、中介条件和客观条件是三种基本条件。其中,主观条件包括社会成员主体意识、主体素质的准备和主动性的发挥;中介条件包括方法、设施与团体,这二者构成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而客观条件是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充分条件,包括理论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第三,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问题。社会教育本身就具有价值,只是待实现的社会教育潜价值。社会成员对其认识后,确认了社会教育的这些潜价值。通过合理的联结与消费,社会教育潜价值转变为显性价值,完成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第四,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保障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来看,要挖掘潜价值,促进社会教育价值创造,也要增值显性价值,引导社会教育价值消费。从学校保障角度来看,应使学校成为其重要依托。从个体保障角度来看,通过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作用,促使个体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促进社会教育价值的实现。第五,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表征问题。这个问题即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结果问题。功利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物质价值,满足人们的功利需要是社会教育价值实现的物质表现。除此以外,社会教育价值实现还有精神表现,从主我及客我的角度来看,社会教育价值分别能满足人们对真善美和自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