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对于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项防范风险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道德风险、自然风险、责任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如何降低甚至规避这些风险,使这项惠民政策在其自己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提升“新农保”政策风险防范能力,充分的发挥“新农保”政策的效用,并为江西省“新农保”政策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文通过上门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增强了文章的可靠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信息,借鉴社会保障风险防范理论、公共政策风险防范理论和商业保险防范理论的研究经验,以江西省为例,分析“新农保”政策的发展现状。另外,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研究方式,但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改进了这种研究方式。变量定义部分介绍了我国“新农保”政策风险可控范围,划定了本次研究的范围,即主要研究我国“新农保”政策风险的类型、产生风险的因素和抵御政策风险的措施。目前,风险分析技术日臻完善,并在政策风险防范领域广泛运用。公共政策风险防范主要是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新农保”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防范也是公共政策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新农保”政策的科学化决策,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政策风险,提高“新农保”政策质量的目的。为了能够提出适合于“新农保”政策健康发展的建议,提升“新农保”政策的风险抵御能力,本文以江西省“新农保”政策试点现状为基础,从“新农保”政策风险类型、特征和引发风险的原因出发,比较其他社会保障政策风险防范措施,并借鉴商业保险风险防范的经验和教训,突显加强“新农保”政策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农保”政策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建议。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介绍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阐述“新农保”政策的相关理论,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江西省“新农保”政策试点现状分析,总结“新农保”政策的先进性和不足之处;第三章介绍江西省“新农保”政策风险的类型、特征,当前江西省“新农保”政策风险可能产生自然、政治、道德、经济和其他类型风险,以上类型风险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根除性、投机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第四章为提升江西省“新农保”政策风险防御能力,从思想方面、机制建设方面、控制系统建设方面和法制建设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强的改善建议,并大胆的提出抵御风险的最重要的措施——城乡统筹一体化;第六章得出最后结论,在今后的研究领域中,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完全适应该社会经济任何时间的发展需求,政策在某一时间段成功的完成其历史使命,是该政策的实施成功的标志,也是风险防范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认为,提升“新农保”政策风险防范能力,就是将政策风险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改变,满足“新农保”政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