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油冷器壳侧传热强化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热器作为工业中一类不可或缺的设备广泛运用于能源、动力、冶金、化工、汽车等工程领域。其中管壳式换热器是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一类换热器。在中国,管壳式换热器发展起步较晚,从1963年制造出第一台标准TEMA管壳式换热器仅仅只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制造技术很成熟,但是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依旧存在许多流动和传热性能上缺陷。多年来我国研究人员也一直致力研究改善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以改变壳侧或者管侧流体的流动方式从而达到强化传热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基于一种单弓型管壳式油冷器,提出了三种壳侧结构的改进方式。通过商业软件FLUENT以及HTRI使用了周期性模型以及单元流道模型对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分析了结构变化对换热器壳侧流动换热的影响。第一种结构为在原油冷器基础上添加旁路挡板的方式,原设计在壳程壁面附近的流速较大,漏流量较多,而管束中心区域的流速则较低,削弱了管内外流体之间的传热强度;当添加旁路挡板之后,原漏流区域的流速大大降低,而管束中心区域的流速则明显增高,管内外流体之间的传热显著增强,达到了原来的设计要求。第二种结构基于单元流道模型,考察了三叶孔板开孔尺寸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沿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具有周期性。此外,径向开孔宽度δ的变化对整体换热性能的影响大于切向开孔高度H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小的径向开孔宽度以及适中的切向开孔高度能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分析表明:换热最强的地方在孔板附近,且δ变化对该处平均对流系数带来的影响要比H大,因此,δ变化对整体换热效果的影响要比H大。第三种结构基于三叶孔板油冷器,将换热管从光管变为三叶型肋片管。分别研究了有无肋片、肋片间距不同以及相邻肋片管不同肋片排列方式对壳侧流体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油这种高Pr的流体来说,肋片管的效果远好于光滑管。并且肋片间距越小换热效果越好。另外,基于核心流强化理论和场协同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流体速度以及肋片间距情况下,相邻肋片管肋片错位排列的换热效果要了好于正常排列的肋片管。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战略是双向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战略,不仅推动我国对外投资,也为我国在新常态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外资发展水平创造了有利局面。本文基于企业微观层面,分别
在全国ETC成功实现联网情况下,联网收费范围不断扩大、车流量剧增,恶意利用OBU设备进行逃费作弊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将对常见车辆逃费行为模式和ETC防逃费实际功能需求进行分
<正>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是,我们查阅中外报刊,可曾有不带任何倾向的所谓纯客观的新闻报道吗? 没有。那么请问,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倾向性其间究竟是一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axis)紧密调控动物的生殖功能和行为,是动物生殖生理的中枢启动激素和调控激素;同时,生殖内分泌与生长内分泌、免疫系
探讨李映明"红色文化"剪纸艺术作品的特点,为"红色文化"剪纸艺术寻找具体案例和理论依据。通过翻阅文史资料,对李映明进行个人访谈,大量收集李映明的剪纸作品,从中发现其艺术
  目的:分析一张图管地模式产生的背景与技术基础,探讨二次土地调查结束后一张图管地新模式的可行性及技术实现方法,提高土地管理精准化、规范化与信息化的水平。方法:理论研究
由一般线性反演理论得出结论,在由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大气参数(温度、湿度)时,卫星资料提供的信息中有一部分是“无效信息”,它不会对反演发挥作用,而是造成反演方程病态的重要
越野行走(Nordic Walking)兴起于芬兰,被美国医学杂志誉为“最接近完美的运动”,自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引入我国至今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形成了覆盖20多个城市,10万余名参与者的越野行走运动网络,然而就我国庞大的健身群体而言,推广工作不容乐观,开展与推广较好城市集中于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而在烟台市的发展则更为滞后。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
结合供给侧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针对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借鉴部分省市试点经验,从土地供应制度、土地收储制度、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供给侧改
物流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的出现为宁波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推进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具有显著作用。结合国内物流集群现状及宁波市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