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转型,文化也开始以经济方式开辟其进一步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创造性、文化性和经济价值性,还带有明显的渗透性和逆周期等特征,文化产业不仅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平稳持续增长,而且还通过与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长三角不同地区文化发展水平和结构差异,决定着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符合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这种建立在各自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础上,互惠互利的合作,有利于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有利于区域内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有利于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各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统一起来,立足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的实际情况,站在高铁时代、产业融合和区域一体化的高度,对长三角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内涵进行界定,对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的合作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包括有合作机制、合作路径及合作模式的长三角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战略思路,文末提出长三角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对策。最终达到增强长三角各级政府、企业和其它机构促进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推动文化产业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消除区域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各种障碍,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政策环境。最终提高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深度和发展水平,为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本文研究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一、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已具的现状: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2、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数靠前;3、文化产业主体培育占比高;4、示范基地建设成效较显著二、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1、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2、文化产业机制改革慢;3、文化产业融合不足;4、文化产业联动不强。三、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的SW0T分析:1、优势分析:(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互补充裕的产业资金;(3)丰富流动的人才资源。2、劣势分析:(1)文化产业尚未成其支柱产业;(2)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3)文化产业的区域差异明显。3、机遇分析:(1)文化市场的日渐繁荣;(2)政府政策的支持驱动;(3)高新技术的创新驱动。4、威胁分析: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区域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2)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3)区域内文化消费观念的挑战。四、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机制:1、文化行业合作机制:注重文化产业内部合作,与文化事业的结合,与制造业相融合。2、文化科技相结合的机制:通过文化产品创作力、表现力和传播力三个方面来体现。3、文化金融相融合的机制:通过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大文化企业股权激励和完善文化产业相关资本市场三个方面来体现。五、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路径:1、建立区域协调体系:通过编制总体规划,建立资助体系,发挥民间力量三个方面说明区域体系的协调。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展示交易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三个方面的平台搭建来说明公共服务平台。3、构建产业合作载体:通过实施产业园区共建、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促进文化产业转移来体现产业合作载体。六、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模式:针对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现状,以及不同战略阶段的发展目标,我们提出以几种合作模式。1、资源整合模式;2、产业链培育模式;3、创新链构建模式。七、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1、制定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发展框架;2、构建文化产业官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强区域合作;3、加强区域内文化产业机制体制合作;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共同市场;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产业规模;6、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