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震陷计算方法及影响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由地震所引起一系列的地基失稳问题,如震陷、液化等都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在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的液化变形,国内外研究得比较多,得到的认识也非常深刻。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遇到的软土地基日渐增多,软土地基的震陷问题也得到了重视。由于饱和粘土具有高灵敏度、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固结时间长等特点,软土地基的震陷研究较为复杂,震陷机理分析尚存在争议,震陷规律的成果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围绕软土地基震陷的机理、考虑软土结构性软土震陷的计算以及震陷给桩基带来负摩擦力计算和变化规律等问题展开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结构性软土软化模型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证实结构性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其软化效应是非常显著的。由于结构性软土的高灵敏性,受扰动几周后其结构性可能已遭破坏,这样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震陷是不可忽视的。借鉴了软化指数δ的定义,基于应力控制的动单剪试验,通过分析在不同的循环应力比作用下,软化指数δ随加荷周数的变化情况,建立反映土体循环软化的软化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模型参数; (2)软土震陷计算及经验公式建立。通过震陷有限元计算与分析,考虑了软土结构性的影响,建立了软土震陷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中主要包括软土的压缩层厚度、灵敏度、动模量系数、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偏应力等五个参数,结合江苏省几个地区的软土进行了震陷初步估算,计算结果显示是合理的; (3)软土震陷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由于目前规范没有软土震陷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评判软土震陷的危害性,对软土震陷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并引入震陷量的评价方法,初步建立对震陷程度量的评价体系,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避免过大的震陷量对建(构)筑物造成破坏; (4)软土震陷简化计算方法研究。针对限元计算理论比较复杂,模型参数较多的问题,引入Seed等人估算地震剪应力的简化方法,结合Tanignchi等提出的动应力与残余应变双曲线关系,推导出残余应变的经验公式,基于土力学中的分层总和法计算的思路,提出软土震陷简化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几个工程实例的软土震陷计算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 (5)软土震陷引起桩负摩擦力的计算研究。针对目前我国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没有考虑软土震陷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的问题,通过对桩负摩擦力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针对软土震陷的特点,建立了桩侧负摩擦力计算的非线性模型,以某工程为实例,进行了桩的负摩擦力计算与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高强、超高强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随着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脆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在高强改性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中
以节能、生态为理念的双层幕墙(DSF)围护体系已逐步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由于双层幕墙之间存在通风廊道,因此对于双层幕墙建筑有三个受风表面,即外层幕墙的内外表面以及内层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尤其是大跨桥梁结构与深软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非常棘手而热门的话题。我国目前在建或已建大跨桥梁,在选址上多跨越了江河湖泊,而江河湖
圆钢管由于其轻巧美观的外形及良好的受力性能,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空间桁架结构中。作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钢管焊接节点是桁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方面。而在主管中填充混凝
随着国民建设的发展我国大型公用建筑基于功能和外观上的需要,建筑师往往希望在建筑设计中不设或者少设伸缩缝,致使整个结构长100m以上、平面面积10000m2以上,我们称这类结构
目前,高楼顶层带钢塔楼、主从及基础隔震结构的建筑因其特殊的用途而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该类结构在动荷载(地震、风荷载)作用下运动方程的质量、刚度矩阵是
复合砂浆钢筋网是一种对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新技术。该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绑扎钢筋网,用复合砂浆薄层作为保护和锚固材料,使其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
传统打捞作业普遍采用浮筒打捞法。在打捞作业中,需要潜水员在水下手动操作攻泥器来攻打出千斤洞。若打捞作业在深水区及污染严重的港湾、航道中进行,作业困难并有危险。由此
钢管混凝土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其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结构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近几年来,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中
水泥土是把水泥、土(和骨料)加水拌和后,压实到高密度的一种拌合物,它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基坑围护等工程,然而在我国广大地区地下水受农业、工业、生活污水以及海水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