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长期以来的主要能源,我国煤炭资源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耗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煤炭资源的大量采出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数量巨大的矸石排放,这些矸石作为煤炭工业的副产品,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而被堆积成山。随意堆弃的矸石山不仅大量压占土地、污染环境、破坏景观,还有可能发生爆炸与引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矸石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和因地制宜的有效利用意义重大,契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特别是处在环境问题日益被重视起来的今天,对于我国整个煤炭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矸石山表面覆土造田用于农业生产,不仅能够在显著削弱矸石山带来的危害,还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矿区居民收入,是一种效益十分显著的矸石山治理途径。本论文以屯兰矿南梁村矸石山基地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矸石山的生态恢复治理与覆土造田综合利用,立足于矸石山的稳定性与覆土土地适宜性,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基于岩石力学相关原理构建矸石山边坡稳定性的数学力学模型,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研究影响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边坡失稳的力学模型与稳定性判定依据;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矸石山稳定性及其内部应力状态、位移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现场实际监测的方法对覆土后矸石山的变形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分析总结矸石山地表变形规律;最终采用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多学科相互交叉、多因素共同作用、多方法协同分析下的矸石山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为试验区乃至全省范围内类似工程条件下矸石山的生态恢复与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与重要参考。本论文的研究,为屯兰矿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土地综合利用提供了指导,是构建“绿色矿山”的有益尝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近年来因掠夺性开采煤炭资源而带来的其他为数众多的矸石山的治理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