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在两种剂量单独及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检测相关VEGF及Bax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SAHA及其联合顺铂在裸鼠体内对宫颈癌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人宫颈癌SiHa细胞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移植瘤模型,成瘤后裸鼠随机分6组,每组6只:1)对照组:生理盐水2)DDP组:DDP5mg/kg3)SAHA1组:SAHA25mg/kg4)SAHA2组:SAHA50mg/kg5)联合1组:SAHA25mg/kg+DDP5mg/kg6)联合2组:SAHA50mg/kg+DDP5mg/kg。腹腔注射给药,连续4天,每天一次,间歇7天后再连续4天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8次。干预期间隔天记录各组裸鼠一般情况及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记录裸鼠体重及测量瘤体的长短径,计算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停药第2天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瘤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瘤组织VEGF及Bax蛋白表达,统计各组差异。结果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期间裸鼠一般情况40只裸鼠接种SiHa细胞,抑制瘤达标准的裸鼠共36只,成瘤率为90%。干预结束后与干预前相比,空白对照组及SAHA1组裸鼠体质量增加(P均<0.05),DDP组、2组联合组体质量下降(P均<0.05)。干预结束后,各组裸鼠体质量有统计学差异(F=592.978,P<0.05):各干预组裸鼠体质量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联合2组及DDP组裸鼠体质量最少(P均<0.05),且于干预期间裸鼠食欲逐渐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至消失,精神萎靡,活动渐迟缓,皮肤无光泽,大便稀薄等,DDP组1只裸鼠于干预第13天死亡。2各组移植瘤体积变化及移植瘤质量抑廇率接种3周后开始药物干预,干预期间,裸鼠移植瘤体积逐渐增加。干预结束后,各实验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较干预前增加(P均<0.05)。干预结束后,各干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SAHA2组移植瘤体积小于SAHA1组(P<0.05),2组联合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小于各单独药物干预组(P均<0.05),但是,联合2组移植瘤体积与联合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瘤组织并称重,根据移植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空白对照组0,DDP组43.64%,SHAH1组20.33%,SAHA2组32.73%,联合1组55.90%,联合2组56.30%。25mg/kgSAHA与5mg/kg DDP的联用效果Q值为1.015,50mg/kg SAHA与5mg/kg DDP的联用效果Q值为0.907。3移植瘤病理学观察移植瘤呈实性或半实性,分界清,切面呈鱼肉状。HE染色镜下可见各干预组胞体变大,有空泡变性,胞质疏松,核结构消失,有核固缩裂解,可见坏死细胞及坏死组织,联合组最为显著。4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Bax、VEGF蛋白表达Bax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与空白对照组和SAHA1组相比,余组移植瘤组织的Bax阳性染色指数明显较高(P均<0.05):其中,2组联合组的染色指数最高,但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与对照组及SAHA1组相比,余组移植瘤组织的VEGF蛋白染色指数较低(P均<0.05):其中,2组联合组的染色指数最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Bax、VEGF蛋白表达各组移植瘤组织Bax蛋白表达:各干预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SAHA2组高于SAHA1组(P<0.05);2组联合组高于各单独干预组,联合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移植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各干预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SAHA2组低于SAHA1组(P<0.05);2组联合组低于各单独干预组,联合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5mg/kg及50mg/kg两种浓度的SAHA对裸鼠宫颈癌移植瘤均有抑制作用。2SAHA联合顺铂较单独用药更能显著抑制裸鼠SiHa细胞移植瘤的生长,联合用药作用为相加作用。3SAHA单独或联合DDP对SiHa细胞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及下调VEGF蛋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