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双阴离子的合成及其杂化聚合物热释电性能的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释电材料在红外探测器和热成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释电材料的研究也从传统的单晶材料,金属氧化物陶瓷材料发展到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薄膜材料。尤其是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兼具有机材料的柔韧性,分子设计多样性,可成膜性和无机材料的物理刚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制成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可在室温下工作,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因此有望在将来成为制作薄膜型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首选材料。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组具有“推-拉”型电子结构的偶氮双阴离子,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改性,利用硅氧烷的易水解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与易水解的醇盐(正硅酸乙酯、钛酸正丁酯、乙醇铌、乙醇钽)聚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其结构特征,热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热释电性能。主要内容如下:   1.简要介绍了偶氮化合物,有机-无机热释电材料的相关知识,并综述了热释电材料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以及Sol-gel法制备薄膜等内容。   2.设计合成了一组具有“推-拉”型电子结构的偶氮双阴离子,通过核磁和红外鉴定为目标产物。   3.采用有机硅烷偶联剂对上述合成的偶氮分子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偶氮分子作为有机组分并与四种醇盐(正硅酸乙酯、钛酸正丁酯、乙醇铌、乙醇钽)反应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应用IR、UV-Vis、TG,SEM对材料的结构,紫外吸收,热稳定性以及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发生了化学键连,两相之间没有出现相分离,并且该杂化材料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   4.采用原位升温聚合法对杂化薄膜进行极化,用低频阻抗分析仪和数字电荷仪对极化薄膜的介电性能及热释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释电系数,较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以及较宽的温度范围,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热释电材料。  
其他文献
在药物设计中,以酶作为药物的靶点历史悠久,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临床应用的许多药物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或者少数是激活酶活性而起到作用的,统计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临
第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离子识别的研究意义、以及锌族元素离子识别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识别过程中,我们把所报道的荧光团分为以下几类:(1)以香豆素环为荧光发色团的锌族元素离子受体;(2)以萘环为荧光发色团的锌族元素离子受体;(3)以芘为荧光发色团的锌族元素离子受体;(4)以罗丹明B或者荧光素为荧光发色团的锌族元素离子受体;(5)以氟硼吡咯或苯并噻唑为荧光发色
席夫碱是含有C=N的化合物,由于其容易合成,构型多变,以及与金属离子容易结合等特点,在化学领域中尤其在配位化学方面广泛用于研究,席夫碱配体中的N,O-供体,可与由镧系元素(Ⅲ)离子以及其他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可以合成出多种多样的配合物。通过研究这些配合物的性质发现,席夫碱配合物可以模仿生物体结构特征以及活性位点,因此各种领域都有应用,如治疗癌症,用作抗菌剂,抗病毒剂,杀真菌剂,抗生素,抗炎剂以及其他
与其它应用新能源的方法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优势是低成本、轻质量等,从而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阐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给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于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能量转换效率低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设计合成了一类基于异靛蓝单元和芘单元和一类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单元和咔唑单元的D-A-D型小分子光伏材料,通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表征了有机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研究了这些D-A-D型材料
随着全球环保要求的提高,水性上光油已广泛应用于柔性版印刷和凹版印刷领域,作为水性上光油连接料的水溶性固体苯丙树脂,直至今天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其生产技术只有屈指可
在本论文中,工作主要基于DNA寡聚核酸链/纳米粒子的免标记比色方法展开。(1)利用T-Hg2+-T碱基配对理论和单双链DNA与金纳米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发展了对Hg2+的免标记比色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