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f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认为,人类对地球系统造成的影响已经明显超过自然的作用,人类作用成为全球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地利用引起的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洞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从整体上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认识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减少全球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进行区域LUCC案例诊断是LUCC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该文选取福建省晋江市作为研究区,做了粗浅研究.全文分三章.第一章主题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进展与展望.该部分简要陈述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与总体框架,对LUCC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做了系统研究,尤其对LUCC动态监测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作了深入探讨.在概括了国际LUCC研究的理论进展与技术进展的基础上,认为建立LUCC研究标准化参数与模型体系、深化LUCC模型与独立其理论体系是今后LUCC研究必须要做的工作.简单介绍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与该文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复合模式.基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概念,该章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信息图谱,包括综合信息图谱、生长图谱和消亡图谱,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方法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总结了一些常用的或者已经开始应用的模型,如灰色数列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马尔可夫概率转移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等,也提出了几个新的方法,如灰色系统综合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等.该文选取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在保持当前驱动压强不变的前提下,晋江市在50-100年内将发展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土地利用格局.第三章主要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强度与人类影响指数的时空异质性.地统计学应用于土地利用研究的案例尚不多见.该章采用系统采样法采集研究样区,构建人类影响指数,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强度及人类影响指数的空间格局,并且生成其Kriging表面,把土地利用强度与人类影响指数的空间格局定量表达为图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以东北区的工业经济分布格局研究为例,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对东北区工业分布进行一次定量的、实证性的研究.在研究方
该论文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北京路、上下九两大传统商业区与老城区游憩空间在历史、区域、内部等方面的整合背景,阐明两者整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然后在借鉴国内外商业区的整合经
城市发展的外在体现即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演变,其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本质上是出自于城市空间结构形式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城市职能的需求,所以城市职能的转型相应会带来城市
目的地营销系统与以往的旅游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网站模式不同,它表现出了强烈的地域综合性特征.该文跳出技术视角范围,将DMS看成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对目的地旅游业相关要素进行整
学位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与中纬地区机械风化作用强相区别,化学淋溶作用相对明显.因此,在暖湿期,粒度随着水动力的增强而变粗;在干冷期由于降水相对少,化学风化作用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主要居住地——城市爆炸性的迅猛发展,并给人类居住区环境带来了种种的危机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生态
本文对优化泉州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演化规律遵循从极核到点轴再到网络发展的发展模式,揭示了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