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基于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基础上的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和技术,是解决丘陵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雨水集蓄利用研究的热点.该文运用水土保持、径流叠加与异地利用理论和方法,在小流域入渗产流特征及雨水资源潜力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小流域坡耕地集流梯田工程和沟壑荒地窖棚工程雨水集蓄利用试验,对小流域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设计、集流蓄水与高效利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Philip入渗理论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结果处理分析,建立了小流域坡耕地、林地和荒地土壤的入渗产流及其相关因子数学模型.雨水潜力分析表明,该地区典型小流域水资源供需态势基本上都处于用水高度紧张状态,而且生态需水比重最高,占总需水量的69.29%.研究建立了小流域坡耕地--集流梯田雨水集蓄叠加利用模式和技术,确定了集流梯田工程的平坡比、田面宽度和田坎高度等断面参数.集流梯田和坡耕地相比土壤含水量提高16.61%~25.87%,增加产值70.98%~114.30%:该区坡耕地适宜修建1:1平坡比的集流梯田,集流坡面种植矮秆作物和林果.研究建立了小流域沟壑荒地--窖棚雨水集蓄异地利用模式和技术,确定了坡面窖群集蓄型、沟道坝窖结合型和山泉窖池长蓄短用型等雨水集蓄工程及其断面参数.窖棚模式渗灌比畦灌节水50.0%以上,灌溉效率提高19.01kg·m-3·hm-2,单位水产值增加107.1%~143.2%,而且较好地改善了大棚内的环境条件.
其他文献
学位
一个跨国研究小组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报道:在27亿年以前的太古时代,一种稀有的岩浆岩叫做科马提岩(komatiite),形成于大约1700℃的地幔中。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质矿床
论文首次对高寒地区的砂质荒漠化土壤进行系统研究,以沙珠玉和青海湖东岸为例,通过野外考察和土壤样品室内化验,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高寒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研究区
学位
平乐县地处桂东北,早春回暖迟,影响父本播种时间,杂交稻制种一般只能在中、晚造进行。为解决当地供种紧张状况,做了南育父本早制晚用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方法是根据不育系在本
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是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坡耕地作为重要的侵蚀产沙区,揭示其土壤侵蚀规律和泥沙运移方式,对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壤
作为意识形态,新闻的改革是适应经济基础改革的需要而改革的。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成为真正的基础,而各该历史时代的法权制度的、政治制度的;同样,宗教的、
Peanut (Arachis hypogaea;2n =4x =40) is a nutritious food and a good source of vitamins,minerals,and healthy fats.Expansion of genetic and genomic resources for
期刊
@@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