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介词“打、从”“关于、对于”“在、当”特点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汉语介词“打”“从”“在”“当”“对于”“关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以北京《益世报》(1919-1939)和老舍《四世同堂》为核心语料,并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邓友梅文集、王朔小说等以北京话为方言背景的语料为参照,从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考察这些介词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一时期介词的具体分工更加明确,有些介词的使用范围扩大、使用频率增加,有些介词的语法意义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介词和介词复合结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简单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也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做了简要说明。第二章介词“打、从”研究,在对所考察语料中介词“打”“从”及复合结构的使用情况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构词能力、语法意义、使用频率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介词“打”“从”的异同。发现这一时期介词“打”的构词能力更强,介词“从”的语法意义更加丰富,且使用频率更高。第三章介词“关于、对于”研究,首先分析了“关于”“对于”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并比较分析了“关于”和“对于”的异同。发现民国时期,二者不可互换使用,二者的语法意义侧重点不同:“关于”偏重于“范围”,“对于”偏重于“对待”;二者与介引成分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不同;“关于”可作文章标题,“对于”不能作文章标题。第四章介词“在、当”研究,通过考察相关语料,发现这一时期介词“在”可与句首或分句句首时间、处所成分搭配,使用范围扩大;“当”可与“……(之)时/的时候/的时节”时间成分搭配,使用频率有所增加。第五章结论,首先对民国时期的介词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其次简要探讨了介词特点产生的缘由,指出这一时期介词个性特点的产生,既与当时白话文运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休戚相关,也与所调查语料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其他文献
谚语是汉语词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社会观念和汉民族的文化体系和价值取向。对谚语的研究,也一直是词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汉语热”不断升温,国际上刮起“中国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于贸易的需要或者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向往,开始学习汉语。但“汉语热”也暴露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不
智能手机是现代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全能媒介,渗透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课堂教学效果受其影响较为明显.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手机应用与课堂学习效果的关联性.
目的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参合”)的居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及不同支付方式费用差别,了解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方
消极自由意味着不存在外在的妨害,其目的在于了解主体不受干预的范围,而积极自由意味着通过更高的理性将命运掌控,其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驱使主体为一定行为的源头。政府通过"
狱务公开制度是我国监狱法制建设和行刑文明进步的体现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狱务公开有自己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它对推动狱务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电影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1966年,再现英雄时代;1966年-1976年,表现“红色年代”;1976年-1989年,在艺术上求新变;1989年以来,在主旋律旗帜下。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变迁始终是决
17世纪的伟大画家伦勃朗,是速度最快、技术最完美的画家之一,被认为是欧洲最有趣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最有趣的人。他钟情于自画像,不是出于虚荣,而纯粹出于生活情趣。他的自画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语、汉字产生兴趣。汉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汉字体系中最能反映古人思想的是会意字,会意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内容之一
十六大报告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当前席卷全球新军事变革的时期,这一重要思想为如何使人民战争迸发出新的活力、为克敌制胜指明了方向。始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