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随后,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我国物价水平也不断攀高。2010年,我国CPI上涨3.3%,2011年涨幅更是达到5.4%,广大居民普遍感觉到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若干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首先,分析了现有通货膨胀测度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通货膨胀-紧缩因子(IDF)",并将其作为对通货膨胀的一种合理测度。同时,还利用计量分析探讨了IDF和CPI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直接通过IDF值判断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其次,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变动因素分析模型(简称MTV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的11个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即成本及经济增长因子、需求因子和货币因子,阐述了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具体影响,并通过计量分析得出这些因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量化影响。最后,本文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门限效应,经过实证分析搜索到了两个门限值2.5和5.4,即我国通货膨胀的容忍区间为2.5%~5.4%,这一容忍度水平处在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此外,本文还对目前国外管理通货膨胀的新趋势——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虽然我国现阶段不宜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框架,但可以作为今后的一个政策选择。以上这些探讨对于准确认识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调控目标、制定有效的物价调控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