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的时代性及创新性——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创作纪实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舞蹈史诗是以歌唱、舞蹈和戏剧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创了这种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东方红》是全面反映中国近百年民主革命斗争历史的气势恢宏的大型歌舞音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创了一种大型歌舞表演的新形式,这种音乐形式,已经被人们接受、学习和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河北师范大学师生编创、设计、演出了一部新型音乐史诗--“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其创作意图有三:首先是在西柏坡厚重、磅礴的基调上,突出西柏坡的主导信息性,传导西柏坡的核心精神理念,即:彻底的革命意识;强烈的自省意识;鲜明的宗旨意识;积极的学习意识。其次是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政治信仰教育,以及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其三是用音乐的熏陶,艺术的震撼来引领人们群众拥护党的领导,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人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是留有遗憾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人生。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既丰富了人们的音乐生活,又对观众进行了一场革命传统教育。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由以下几个乐章组成:[序幕]“记住西柏坡”;[第一乐章]“沃土红村”;[第二乐章]土地还家;[第三乐章]砺兵石门;[第四乐章]决胜千里;[第五乐章]鱼水情深;[第六乐章]进京赶考;[尾声]在路上。   本论文立足于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整体内容介绍,着重进行音乐创作分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话剧的分析),意在论证音乐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音乐创作要有创新性,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有生命力。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位于太行山区,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音乐史诗《西柏坡》以歌舞、音诗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营造的现场气氛逼真、亲切。舞台上既能表现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心系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与祖国命运同呼吸共成长,同时又运用高科技的方法用背景再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利用高科技音乐效果,把不同时代的场景同时再现舞台,是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创新。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声乐作品包括八首合唱、四首独唱、一首对唱,论文对其中的两首作品进行分析论证。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器乐作品吹打乐《翻身的日子》,真实再现了河北大地上,土地革命时期农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欢天喜地的情景。器乐作品的分析侧重于唢呐曲。   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的舞蹈作品分为伴舞、舞蹈两种形式,本论文针对舞蹈创作的特性,引导读者欣赏一场看不见的“舞蹈”。   音乐创作的时代性造就了音乐的风格,音乐史诗《西柏坡》既创造性地演唱了战争年代的创作歌曲《太行山上》(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又有革命前辈作词(朱德词)河北师大音乐学院教授谱曲的《攻克石门》(骆岭曲)。不同时代创作的歌曲,有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和革命建设时期的音乐风格的不同。   音乐的创新性在于,不但传承了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表现形式,更对表现内容有所创新。情景话剧的表演形式,出现在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中;电脑音乐出现在音乐舞蹈史诗中,这些都是解放初期的音乐制作所不能比拟的,也是音乐史诗《西柏坡》创作的尝试和创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能激励音乐工作者利用音乐专业知识,创作更多更好音乐作品。   这个观点是笔者写此文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科技行业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特点.通过对Gartner曲线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三个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以人为本的技术趋势兴起;二是企业级市场硬件标准化、模块化,SDx(软件定
无论社会如何变革,科技如何发展,公共招贴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认真审视我们的生活,不难发现我们时时刻刻在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是在信息传播手段相当丰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邹文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培养的一代声乐教育家,邹老师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专业音乐教育学习,历经五十多年从事声乐艺术事业
本文采用一种型号为TMS320C6748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采集CMOS摄像头车辆图像数据,利用车牌照的颜色、车牌照颜色边缘化特征、几何特征共同定位车牌;由二值化投影法对车牌
期刊
rn
期刊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家庭智能紧急呼叫的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中央处理单元,将按键、烟雾传感器和热释电传感器作为系统数据输入通道,将LED指示灯和SIM900模块作为系
期刊
犹记得2010年,腾讯和360爆发“3Q大战”时,二者使用各自的客户端弹窗功能,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风暴。面对手握QQ.COM这个公众媒体的腾讯,当时势力还不够庞大的360凭借自媒体官网,一点不落下风。并依靠这场公关战,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半主动半跟风地建立了官网、开通认证微博、创建微信公众账号,忙得不亦说乎。就连我们去饭店吃饭,也经常自B看到餐牌E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