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9%~30.2%。早期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及放疗为主,局部控制率可达70%~80%,中晚期病变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但局部区域肿瘤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0%~40%的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内即出现局部复发。头颈部癌手术、外放疗后5年内约30%-50%死于复发。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病灶的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尚待解决的难题,外科手术是一种补救办法,但单纯外科治疗治愈率很低,根治性手术难度很大,组织损伤大,无法延长生存,而再程外放疗受头颈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难以提升靶区剂量,并且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组织造成进一步放射性损伤,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方法,它是把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持续释放γ射线杀伤靶区肿瘤细胞,该技术具有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剂量陡降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病理损伤轻微,损伤范围局限于距源5mm内。通过调整粒子源间距和活度,可以成倍提高肿瘤靶区剂量。能够保证肿瘤病灶受到高强度的照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放疗的毒副作用并无增加。近年来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的广泛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可以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癌的挽救治疗。对于头颈部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是否也会获得肯定的疗效,国外报道较少,国内也处于摸索阶段。
本研究是应用计算机三维计划系统(TPS)和CT等精确定位系统,对头颈部晚期不可切除、不宜再程外放疗的复发病灶进行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初步观察了疗效、并发症、疼痛缓解情况、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为评价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提供临床依据。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对头颈部复发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一科2003年~2010年头颈部恶性肿瘤局部复发不可切除、不宜再程外放疗的患者20例,分两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10例为125I粒子植入组(实验组),10例为支持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于治疗后第30天、60天、90天行CT扫描,测量肿瘤的两个最大径之和,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两组均于治疗后每日进行疼痛评分,在两组疼痛评分均稳定于0~3分后,再每周进行一次疼痛评分至第90天,观察两组疼痛缓解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PFS)、1年生存率。
结果:治疗后30天、60天、90天总有效率实验组分别为50%、60%、80%,对照组均为0,局部控制率实验组分别为100%、100%、90%,对照组分别为30%、20%、10%,两组间比较治疗后30天、60天、90天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于治疗后第3天,对照组于治疗后第5天疼痛评分稳定于0~3分,5天后每周一次疼痛评分对照组有所波动,实验组较为平稳,两组镇痛作用均可持续90天。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对照组为5个月,实验组1年生存率为60%,对照组为20%。粒子植入术后90天内,1例腮腺癌患者和1例甲状腺癌患者出现表面皮肤发红(1级),1例右下牙龈癌患者出现轻度峡黏膜充血水肿(1级),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未出现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损伤,无窦道形成、无皮肤感染出血、骨骼破坏及肌肉挛缩等粒子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90天内有9例出现便秘,其中7例程度较轻,2例严重便秘,4例在用药1周内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及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后缓解,未出现尿潴留及精神症状。
结论:
1、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有效,是治疗头颈部晚期复发癌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2、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有明显止痛效果,且与药物相近,副作用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