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CRP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血管的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引起脑梗死原因较多,主要的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即脑血管和血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及弯曲处,故脑梗死多发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主要分支等处,但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课题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以探寻脑梗死发生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基础疾病和NIHSS评分等指标的临床特点。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测序验证技术,对C-反应蛋白(CRP)基因的5个SNP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脑梗死的可能致病基因。研究发现,临床上脑梗死患者以70岁左右的老人居多,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梗死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小脑最少。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基础病史,并且以一种基础疾病诱发脑梗死的患者居多。多数患者NIHSS评分值较低,说明患者预后尚可。同时,研究发现,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在上海地区人群无多态性表现,rs1130864、rs1205有多态性表现,但脑梗死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RP基因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rs1130864、rs1205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1.体外培养人肝肿瘤细胞HepG2细胞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对HepG2细胞糖异生的作用及机制-PI3K通
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视角对世界居民专利申请、技术输出与输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2005~2011年45个国家的国际面板数据进行PVAR估计与脉冲响应、方差估计,认为居民专利申请
本文通过介绍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各种表现形式,说明了翻译的创造性与叛逆性是密不可分的。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翻译的创造性叛逆难以避免,而译者对读者的关怀又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