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脑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血管的闭塞,并由此产生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症状的一群临床综合征。引起脑梗死原因较多,主要的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即脑血管和血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及弯曲处,故脑梗死多发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主要分支等处,但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本研究课题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以探寻脑梗死发生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基础疾病和NIHSS评分等指标的临床特点。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测序验证技术,对C-反应蛋白(CRP)基因的5个SNP位点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发现脑梗死的可能致病基因。研究发现,临床上脑梗死患者以70岁左右的老人居多,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梗死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小脑最少。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基础病史,并且以一种基础疾病诱发脑梗死的患者居多。多数患者NIHSS评分值较低,说明患者预后尚可。同时,研究发现,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在上海地区人群无多态性表现,rs1130864、rs1205有多态性表现,但脑梗死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RP基因rs3122012、rs3116653、rs3116654、rs1130864、rs1205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