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上游,是一个因兴建三峡工程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地理区域,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既关系到重庆市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又关系到三峡工程的成败,还关系到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库区经济发展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产业结构低度化、同构化、空虚化现象十分明显,库区必须结合自身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调整优化库区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培育经济增长核心,消除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本文是对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首先对库区产业结构发展变动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库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增长作用、库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度、产业结构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对库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产生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的若干原因。然后,根据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从产值结构看,库区的产业结构正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但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同时三次产业内部也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 2.从劳动力结构看,库区的劳动力结构存在较多不合理因素。另外,库区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部分区县出现一些异常变动,而且变动的节奏与三峡工程的进展存在联系,表现出违反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状况。 3.库区当前的产业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低度化、同构化和空虚化。 4.库区产业结构产生低度化、同构化、空虚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的制约,二是三峡工程的影响,三是投资环境缺乏吸引力,四是要素的形成与流动受阻,五是技术创新和推广能力欠缺。 5.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和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为主导,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辅助,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库区各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库区经济协调发展。 6.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的优势产业;二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三是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