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的验证与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学龄前喘息儿童中的验证目的在学龄前喘息儿童中验证前期建立的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方法入组385例学龄前喘息儿童,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基因分型,根据每位患儿携带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危风险判定,Immuno CAP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 E,分析该模型与哮喘预测指数和特应性的相关性。结果哮喘高危型(68.4%)较低危型(47.9%)更多患儿宽松标准哮喘预测指数阳性,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5.12E-5,OR(95%CI)=2.36(1.55-3.58))。与哮喘低危型者(22.7%)相比,更多哮喘高危型患儿(54.6%)严格标准哮喘预测指数阳性(P=1.22E-10,OR(95%CI)=4.08(2.63-6.33))。哮喘高危型中71.8%的患儿特应性阳性,低危型中55%的患儿特应性阳性,前者高于后者(P=0.006,OR(95%CI)=2.09(1.22-3.55))。结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与哮喘预测指数和特应性有相关性,基于该模型确立的哮喘高危型是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和特应性阳性的高危因素。第二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出生队列5岁儿童中的验证目的在5岁儿童的出生队列中验证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方法对出生队列中309名儿童进行哮喘易感基因分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哮喘高、低危风险判定,问卷随访这些儿童5岁时过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源相关信息,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差异和皮肤点刺结果差异。结果哮喘高危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为58.95%,低危型为41.05%,前者高于后者(P=0.04,RR=1.69)。哮喘高危型中喘息阳性儿童占61.29%,高于低危型儿童38.71%,前者高于后者(P=0.01,RR=1.91)。儿童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患病率在哮喘高低风险型中分别占55.61%、44.39%,前者高于后者(P=0.02,RR=1.74),校正混杂因素后哮喘高、低危型间喘息和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患病率仍有统计学差异(喘息:P=0.02,RR=1.83;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P=0.03,RR=1.72)。不同哮喘风险型在湿疹、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29)0.05)。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儿童对动物毛发皮屑(65.91%vs.34.09%,P=0.02,RR=2.26)尤其猫毛发皮屑(73.08%vs.26.92%,P=0.015,RR=3.07)致敏,校正混杂因素后仍有统计学差异(动物毛发皮屑:P=0.026,RR=2.21;猫毛发皮屑P=0.018,RR=3.06)。更多的哮喘高危型儿童对3种及以上过敏源致敏(P=0.011,RR=2.59;校正P=0.029,RR=2.34)。结论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儿童喘息和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阳性,该模型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更多的哮喘高危型儿童对3种及以上的过敏源致敏,这一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该模型与特应性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对哮喘转归的影响目的研究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对哮喘转归的影响。方法对139名不同哮喘结局(临床缓解、缓解后复发或哮喘持续)的患者进行上述4位点基因分型,根据每位患者携带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风险型判定,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间哮喘结局的差异和影响哮喘转归的因素。结果哮喘高危型较低危型更多的患者出现哮喘重度发作(56.45%vs.40.23%,P=0.027)。与哮喘临床缓解者相比,哮喘重度发作是哮喘缓解后复发(P=0.021,OR=3.19)和哮喘持续(P=0.024,OR=2.95)的危险因素,且吸烟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哮喘持续(P=0.029,OR=3.27)。哮喘起始年龄越大,出现哮喘持续的风险越大(P=0.001,OR=1.07),但对哮喘缓解后复发无显著影响(P(29)0.05)。不同哮喘风险型间哮喘结局无显著差异(P(29)0.05)。哮喘高危型患者较低危型者起病年龄更早,更多的患者在6岁前患病(P=0.037,OR=2.06),校正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后这一结果仍有统计学差异(P=0.047,OR=2.05)。与哮喘低危型者相比,更多的哮喘高危型患者病程(29)4年(P=0.033,OR=2.28;校正P=0.045,OR=2.22)。结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与哮喘患者的病情、起病年龄和病程相关,哮喘高危型患者更易出现哮喘重度发作、起病年龄更早且病程更长。哮喘起病年龄、哮喘严重度和吸烟史是影响哮喘转归的危险因素。第四部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少数民族中的应用目的将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由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FCER1B rs569108和IL13 rs20541构成)试用于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儿童。方法分别对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哮喘组和正常组儿童进行4位点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这两个民族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差异。根据每位儿童携带的基因型进行哮喘高、低风险型判定,分析不同哮喘风险型在这两个民族中的分布差异。结果ADRB2 rs1042713、IL4 rs2243250和IL13 rs20541的基因型频率在汉族儿童哮喘组和正常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ADRB2 rs1042713:P=0.004,IL4rs2243250:P=0.008,IL13 rs20541:P=0.001),FCER1B rs569108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29)0.05)。ADRB2 rs1042713 A等位基因(P=0.038),IL4rs 2243250 T等位基因(P=0.019),IL13 rs20541 G等位基因(P=0.007)在汉族儿童哮喘组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正常组,FCER1B rs569108的等位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这4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哈萨克族儿童哮喘组和正常组中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29)0.05)。在汉族儿童中,哮喘高危型在哮喘组中占45.54%,高于正常组23.91%(P=0.003,OR(95%CI)=2.66(1.43-4.94))。在哈萨克族儿童中,不同哮喘风险型在哮喘组和正常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前期建立的汉族儿童哮喘易感基因预测模型在新疆地区汉族儿童中仍然适用,但并不适用于哈萨克族儿童,可见不同种族间哮喘患病率的差异与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美国影像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一现象,就必须寻根溯源,考证支撑其发展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这与电影电视几乎同时代兴盛起来的哲学理念是美国影像艺术和产业
先锋式的戏剧探索,是一部实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完成剧本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人物自传"就是表演元素的基础,演出的过程与最高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最高任务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若不加治疗,有可能发生完全性脑梗死,或损害脑的功
装饰艺术历史悠久,它并不独立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它广泛地与产品设计密切结合,表现出一定的依附性。进入后现代时期,装饰艺术开始复兴。更注重受众心理需求,主张以一定的装饰手法达
《梦》与《冷山》分别是个人化的电影与商业电影的代表,不过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个人化的艺术电影虽然在表现上偏个人色彩,但很多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深受观众喜爱,也
电影《山楂树之恋》展现出了老三和静秋从相知、相恋直到深深相爱,到最后悲情落幕的全过程,而在这过程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物体意象,在"纯爱"的时空背景下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
早婚,是指未到法定婚龄的青少年的婚姻行为。它是我国封建制度下的一种产物,也是一种顽固的社会陋习。新中国成立后,早婚曾一度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早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