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是证券市场的精髓,然而,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股市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同步进行信用建设,因而呈现出各种问题、矛盾、弊病。
本文的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理论支撑。第一节重点介绍了证券信用的内涵,证券在本文中是指有价证券,即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证券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在运动中具有收益性、流通性、公开性、风险性的特征。第二节介绍了证券的风险,即投资期望值与实际变动值之间存在的差距。证券风险包括单一证券的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前者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后者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监管风险。证券信用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酿成对整个经济社会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信用建设和法律建设的滞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缺乏信息投资主体大量产生,造成了证券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资本市场的信用体系是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具有风险揭示、预警、控制、市场监督和定价机制的功能,是资本市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体系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的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由于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确定的改革序列没能及时把信用体系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改革开放中的风险不能够有效的揭示、预警和控制。因此,以什么样的机制或体系来揭示上市公司和券商的风险,对投资者预警,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控制的参数和工具,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是构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可跳跃的一关。
2001年12月2日,财富500强排名第七位的美国能源业巨头企业安然公司(Enron)突然依法提出破产保护。安然神话破灭,动摇了美国证券市场诚信度,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财务报表可靠性、证券分析师推荐有效性以及评级机构结论可信度产生了置疑。此后,美国的相关部门纷纷进行了改革,旨在重建证券市场信用体系,其作法给我国及其它新兴市场国家建设证券市场信用体系带来了一系列启事。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发达国家在建设证券市场信用体系的经验教训后,本文在第四部分中结合我国的实际,从证券市场信用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证券信用评级制度和会计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信用建设的要点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