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历来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乎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危机越来越严峻,工业大生产装备下的现代无机农业越来越不可持续。因此,根据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探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方式和新型实践主体,将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从历史上看,我国农业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几个阶段。传统农业基本上是一种有机农业,具有原初意义的生态特点,但同时又是自然经济型的低效农业。现代农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工业机械装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农产品在数量上的基本供给。但是,现代农业反生态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和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土壤破坏、水资源浪费、地力衰竭和食品安全问题等负面影响,严重阻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探索一条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扬弃和超越现代农业,以高技术含量的有机农业代替高能耗、高污染的无机农业,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是一个价值选择,要依靠农业生产主体素质的提高和农业实践方式的转变,依靠农民生态意识的提升。要尊重自然价值,优化生产结构,以绿色品牌大力推进地域性生态农业进程,全面推进自然-经济-社会-人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