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墨在古时候一般不常用,甚至有这样的谚语说过“宁可三天不洗面,不可一天不洗砚”,这样的说法让我觉得很有趣,但是早在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宿墨就得到了应用,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中也常用宿墨作画,后来宿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的毕业创作中为了有所突破,于是开始了学习用宿墨作画。在借鉴大师宿墨作品的时候,我又注意到了山水画中的那些小小的“点景人物”,渐渐地我又被这些“点景人物”所吸引,在整个大大的山水画中,人物占据着画面的小小一部分却能够让人对整个山水画产生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意境。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没有感情基础的艺术是虚无飘渺的,山水画的“点景人物”的出现,正是体现了这种画者通过小人物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些点景人物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点景人物不仅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意义和价值,而且包涵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本文通过在毕业创作期间对“点景人物”的了解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谈谈我对“点景人物”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