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k213071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与IL-17相关的炎症因子IL-4、IL-6、IL-17、IL-22、IL-23、IFN-γ、和TGF-β1在RA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情况,为RA的临床辩证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四个证型的RA患者120例及健康对照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4、IFN-γ、IL-6、IL-17、IL-22、IL-23和TGF-β1的浓度,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结果:
  1.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细胞的结果:寒湿痹阻组为(5.53±0.78)%;湿热痹阻组为(8.78±1.14)%,肝肾亏虚组为(1.57±0.44)%;痰瘀痹阻组为(2.79±0.67)%,健康对照组为(0.12±0.0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各证型IL-17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1)。
  2.RA患者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其中湿热痹阻型明显高于寒湿痹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DAS28评分<2.6分的RA患者IL-17的表达量为(1.71±0.53)%,2.6≤DAS28评分<3.2分的RA患者IL-17的表达量为(3.43±1.17)%,3.2≤DAS28评分≤5.1分的RA患者IL-17的表达量为(5.49±1.36)%,DAS28评分>5.1分的RA患者IL-17的表达量为(11.37±5.32)%,健康对照组IL-17的表达量为(0.12±0.03)%。
  4.ELISA法检测各证型炎症细胞因子浓度表达情况:IL-6、IL-17、IL-22、IL-23、IFN-γ在各证型血清中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和肝肾亏虚,而IL-4、TGF-β1在各证型血清中浓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各证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P<0.05,bP<0.05,cP<0.05,dP<0.05,eP<0.05)。
  结论:
  1.RA患者IL-1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AS28评分越高IL-17的表达量越高;不同证型RA患者IL-17的表达情况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
  2.湿热痹阻型RA患者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提示湿热痹阻型RA患者可能更多处于病情活动期,其自身免疫处于活跃状态。
  3.RA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IL-4、IL-6、IL-17、IL-22、IL-23、IFN-γ、TGF-β1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IL-6、IL-17、IL-22、IL-23、IFN-γ参与了RA的炎症反应,而IL-4、TGF-β1则抑制了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建立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模型,观察金乌健骨方总提物对RA-FLS增殖的影响;  2.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总提物诱导RA-FLS自噬的产生,并通过其对相关自噬基因LC3、Beclin-1、Bcl-2、VPS34及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金乌健骨方总提物对RA-FLS自噬调控作用。  方法:利用醇提法制备金乌健骨方总提物,收集新鲜提取的RA
目的:1.通过VAS疼痛评分、关节压痛分级、晨起关节僵硬分级、HISS膝关节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观察评估中药塌渍法治疗寒凝血瘀型KOA患者临床效果。  2.观察中药塌渍法对KOA软骨细胞MMP-3、MMP-13、BMP-2mRNA的表达量和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塌渍疗法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靶向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方法:1.将90例符合纳入
目的:1.研究痛风停汤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致炎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影响。  2.研究痛风停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TLR2、TLR4、MyD88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对照组为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组为美洛昔康和苗药痛风停汤剂口服,7天为一个阶段,分别于
目的:通过观察基于中医气脉常通理论组方而成的甘露通脉超微粉水丸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Ⅱ期运动康复的康复疗效及探索中西医结合在优化心脏康复疗效的可行性,为冠心病PCI术后的康复治疗探索新的靶点。  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20人,运动对照组20人,观察组20人。空白对照组仅治疗原发基础疾病;运动对照组治疗原发基础疾病加运动处方;观察组治疗原发基础疾病加运动处方及甘露通
学位
目的:从血清及胸腺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失衡特点探讨EAMG大鼠发病的免疫机制并观察益气解毒复方干预作用,为益气解毒复方治疗MG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从100只Lewis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对Lewis大鼠皮下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建立EAMG大鼠模型,经评估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益气解毒高、中、低剂量组、泼尼松组、模型组,连续灌胃给药30天。采用ELISA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etrin-1、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变化情况。从中医药防治动脉硬化的角度,评判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从贵阳中医二附院中选取符合标准的心血管内科门诊以及
目的:  本课题通过建立白血病P388/VCR耐药细胞裸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扶正祛邪方与化疗药联合使用后对白血病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同时检测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gp)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扶正祛邪中药方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建立白血病P388/VCR耐药细胞裸鼠模型:将P388/VCR细胞置于37℃、5%CO2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传代,至对数生长期(
学位
目的:观察贵州刺梨对CKD3期患者核因子κB(NF-κB)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影响,探讨贵州刺梨延缓CKD进展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NF-κB信号通路和下调ICAM-1表达以减缓微炎症状态相关。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访视过程中脱落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最终实际完成试验66例。治疗组在一般基础治疗上加用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干预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来源Exosomes对自身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1、大鼠骨髓源性EPCs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当细胞培养七天以后,对其抽样进行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双染色鉴定,并
学位
目的:了解包含苗药组方的萎胃通调汤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干预作用及其剂量依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9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15只)、萎胃通调汤高剂量干预组(15只)、萎胃通调汤中剂量干预组(15只)、萎胃通调汤低剂量干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