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自改革开始后兴起的我国钢琴学习的热潮仍在持续升温,而在郎朗、李云迪等一大批从国际上载誉归来的钢琴演奏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琴童乃至青年人、中老年人加入到钢琴学习的队伍中来。随之而来,为钢琴演奏者提供展示机会的钢琴音乐会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这些或大或小规模的音乐会上,我们除了能欣赏到美妙的乐音,也看到了我们的钢琴教育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对钢琴演奏者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不足问题尤为明显,演奏者过于紧张导致的手指、肢体僵硬,错音,乐感变差,音乐表现力降低,演奏“卡壳”“断篇”“抛锚”,严重者甚至是中途退场放弃演奏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演奏者的综合演奏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演奏者开始接触钢琴的年龄有早有晚,学习进度也有快有慢。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的三个阶段划分,但是从接触钢琴的实际形式出发,将钢琴演奏分成教与学、和表演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这种分段在国内学界尚不多见。首先,本文通过运用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记忆和注意、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等几方面的相关知识,系统地列举并分析了钢琴演奏这两个阶段分别存在的技术与心理问题。其中,技术问题主要包括识谱与背谱、手指触键、踏板使用、身体仪态、练习方法与练习时间、作品风格解读与诠释、语言表述等。而心理问题则主要体现在记忆和注意、感觉和知觉、联想和想象、动机和意志、情绪和情感这五个方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本文接下来尝试探讨了合理地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与心理问题的手段与方法,具体方法有模仿(教师)演奏法、记忆高峰低谷时段练习法、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练习法、部分整体练习法、练习曲与乐曲结合练习法、黑白键兼顾练习法、乐曲分析与演奏并行法、冥想律动法、姊妹艺术探源法、中外有别练习法、抗干扰练习法、流动琴房及见缝插针练习法、行同行兼听法、环境模拟练习法、系统脱敏法等。行文中,本文打破现有研究多是围绕钢琴演奏的紧张心理问题的囿限,独辟蹊径,提前人所未提,提出通过以上这些最为基础的练习方法来同时解决技术问题与心理问题,将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暗含到基础练习方法之中,其实质是对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最后,本文可以得出几点相关结论,即钢琴演奏中存在的技术与心理问题要辩证地予以看待和解决;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术能力的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多管齐下、多法并行;钢琴演奏的心理调控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决定了钢琴演奏的水平。只有通过各种技术与心理练习(与治疗)方法,实现钢琴演奏心理调控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原本束缚、妨碍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发挥的各种问题随之得到解决,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够获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