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i-Hf-Cu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薄带的制备与微观表征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快速凝固甩带法制备得到Ti-Ni-Hf-Cu形状记忆合金薄带,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试验系统地研究了Ti-Ni-Hf-Cu合金薄带的组织结构、相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解释了合金薄带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演化机制,分析其变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Ti-Ni-Hf-Cu形状记忆合金薄带铸态的接辊面组织为非晶态,自由面组织中存在少量晶化的B19¢马氏体。经过600℃,60s的退火处理后,其晶粒为等轴状,尺寸明显较小,小于100nm。此外,Ti-Ni-Hf-Cu形状记忆合金薄带的室温相组成为B19¢马氏体相和(Ti,Hf)2Ni析出相。合金薄带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合金薄带中马氏体变体间呈现出自协作组态,为(011)Ⅰ型孪晶关系,马氏体变体之间的界面弯曲,在马氏体变体间存在大量的亚结构,为(001)复合孪晶;(Ti,Hf)2Ni析出相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变体之间的界面处和马氏体变体的内部。DSC测试结果表明,Ti-Ni-Hf-Cu合金薄带的相变温度会随N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变行为亦随之发生变化。此外,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马氏体相变温度也会随之提升。形状记忆效应拉伸-回弹测试结果表明,相比同成分的块体材料,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性能,当预变形量为4%时,回复率为100%;当预应变量为6%时,回复率高达96.7%。不同形变量的Ti-Ni-Hf-Cu合金薄带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当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形变量为3%时,合金发生了马氏体变体的再取向过程,处于有利取向的马氏体变体吞并不利取向的马氏体变体,变体之间的界面发生推移;当Ti36Ni41Hf15Cu8合金薄带的形变量为6%时,马氏体变体再取向的过程基本完成,此时马氏体变体内部亚结构发生变化,变体内部进行(001)复合孪晶的去孪晶过程。因此,快速退火处理的Ti-Ni-Hf-Cu合金薄带的微观变形可以看做:首先发生B19¢马氏体的弹性变形,之后在发生(011)Ⅰ型孪晶的再取向,最后发生(001)复合孪晶的去孪晶。此外,在Ti-Ni-Hf-Cu合金薄带中存在着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导致了不同区域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过程的差异。
其他文献
氢氧稳定同位素因在水体相变过程中发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已成为地球表层各圈层不同形式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示踪剂,同时也是运用冰芯、石笋、树轮等稳定同位素记录重建古气候的
呋喃化合物作为一种廉价易得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从而备受化学家们的关注。基于呋喃化合物的重排反应已经成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合成策略。发展基于咲喃的反应方法学对提高呋
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更低成本、更小体积以及更低功耗的集成电路追求越来越高。二维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质以及带隙可调的特点可能会成为微纳电子材料以及光电领域内
本文针对影响盾构施工效率的关键部件盘形滚刀进行研究,依托于穗莞深城际铁路项目,分析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ANFIS)应用于盾构滚刀磨损
面对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军事战力的可控性,吸波材料的研究探索至关重要。传统铁氧体、导电高聚物等吸波材料依然存在材料密度大,有效吸收频带窄等问题,难以满足实
激光熔覆以其极高的功率和热输入以及极快的冷却速度、广泛的材料运用范围以及较少的缺陷成为了近十几年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加工与表面改性技术之一。激光熔覆后的熔覆层组织均
在油气田开发与运营中,设备与管道面临严苛的腐蚀环境,其中CO2腐蚀是油气田腐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油气田管道的腐蚀防护中,缓蚀剂由于其用量少,成本低,操作简便而获得广泛应
肌原纤维蛋白在盐、加热及其他因素条件下会引起蛋白质分子展开及聚合,导致结构和功能性质发生变化,进而改变蛋白凝胶特性,影响肉制品的弹性、保水性及感官品质等,是肉制品加
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粘弹性和加工性能,在电子设备、减振降噪和吸波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填充改性是提高和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但是目前填充改性制备的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着温度的波动性大,严重限制了其在电子设备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填充改性制备的阻尼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低、阻尼温域窄和高温下阻尼性能差,使其难以满足实际工业应用中对宽阻尼温域和高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分析其结果,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及时而有效的参考方法,以便对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人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