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各自的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的思想,勾勒孔子的形象。古代散文家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描绘了孔子二重组合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世俗生活范畴中鲜活可亲的“人”的形象;而孔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以及人们从中获得种种启迪而形成的崇敬心态,则使士大夫文人将孔子形象加以简化、拔高,变成了无以伦比、只可仰视的精神道德范畴的“圣”;由于统治者和野心家的政治需要,御用文人则按既定的目标,想方设法将孔子打扮成了政治伦理范畴的“神”;而民间文学传奇的讲述方式,无形中又给孔子形象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总之,这些异彩纷呈的孔子形象,既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生动记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的“人物形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