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合作与竞争都是相伴而行的,但以往的经济学和管理学都过于钟爱竞争。竞争固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动力和特征,但不讲合作的市场竞争难以持续发展,过度竞争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竞争意识,也需要合作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合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本文以经济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蕴涵在经济合作行为中的合作精神、合作伦理,以期促进经济主体间长远性、开放性的合作,促进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合作”概念的涵义、特征、道德意蕴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进一步着重探讨了“经济合作”的涵义及其必然性和道德本性。经济合作是指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同时兼顾双方利益,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等目标而在技术、资金、人力、信息等方面相互配合的互动过程。经济合作是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经济合作”是有其伦理维度的,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互利关系;是一种蕴涵伦理要求的契约关系;是对正当竞争规制的认同与遵行。 第二部分分析了经济合作中主体间良好互动关系的维系与发展所需要的伦理理念。“共生共存”是相对于以往企业间“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竞争思维模式而言的;“互惠互利”既是市场经济内在的道德精神,又是处理合作方利益关系的主要原则;“满足消费者需要”理念是由买方市场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所决定的;“共担责任”要求经济合作的各参与方共同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第三部分探讨了长远性、开放性的经济合作所需要的道德条件。从微观层面看,合作者的合作精神是合作成功的内在因素,这主要包括诚信与敬业两个伦理品质。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合作收益的道德保障。敬业主要是指企业主体对自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和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