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新型缓释制剂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青蒿琥酯新型眼内缓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目的以辅料对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进行包含,分别制备三种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并考察其在高温、强光照射、冻融、加速以及长期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1.采用特殊辅料对青蒿琥酯进行包含,制备低(30%)、中(40%)、高(50%)浓度青蒿琥酯眼内缓释制剂。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考察三浓度的青蒿琥酯眼内缓释制剂在高温、强光照射、冻融、加速以及长期存放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低、中、高三浓度的青蒿琥酯缓释制剂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下不稳定,温度越高,含量下降和有关物质增加的现象越明显;在常温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通过辅料包合技术制备的青蒿琥酯眼内缓释制剂在常温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第二部分青蒿琥酯新型眼内缓释制剂视网膜毒性评价目的观察三种浓度的ART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兔眼玻璃体腔注射后对视网膜的影响,以评估该药物在兔眼内的生物相容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初步的眼部用药安全性信息。方法1.将筛选出的符合实验要求的青紫蓝兔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基质组、ART眼内缓释制剂低、中、高浓度组,于玻璃体腔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照相、眼底照相、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对眼部情况进行评价。2.于玻璃体腔给药后第7、14、21、28天行视网膜铺片以及视网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给药后视网膜病理组织变化。结果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照相、眼底照相检查均未见明显的眼部异常改变,视网膜OCT检查、视网膜铺片、视网膜HE染色未见视网膜颜色、厚度、各层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空白基质和ART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兔眼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后没有眼刺激性,未造成明显视网膜毒性,具有良好的眼内生物相容性。第三部分青蒿琥酯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对青紫蓝兔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目的通过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探究Notch信号通路在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评估ART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青紫蓝兔炎症的抑制作用并探讨潜在作用机制,为ART治疗葡萄膜炎提供体内实验依据。方法1.通过对青紫蓝兔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结核分枝杆菌H37Ra混悬液(FCA H37Ra)及玻璃体腔注射H37Ra建立EAU模型,将青紫蓝兔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模型组、ART缓释制剂低浓度组、ART缓释制剂中浓度组、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曲安奈德混悬液(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组、DAPT阻断组,于造模完成后第1、4、7、12、21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照相、眼前节OCT、眼底照相、眼B超检查,对眼部炎症进行临床评分。2.于造模完成后第12天、第21天制作青紫蓝兔眼组织病理学标本并进行视网膜HE染色,观察不同组别视网膜病理组织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3.于造模完成后第12天、第21天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评估各组青紫蓝兔的视觉功能。4.于造模完成后第12天、第21天获取视网膜组织样本,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不同组别 Notch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7、IL-13、IL-4 蛋白水平。结果1.眼部炎症临床评分:造模完成后第1、4、7、12、21天根据临床表现记录进行炎症评分,EAU模型组青紫蓝兔眼部炎症临床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组青紫蓝兔在造模完成后第4、7、12、21天眼部炎症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青紫蓝兔在造模完成后第4、7、12天眼部炎症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DAPT阻断组青紫蓝兔在造模完成后第12天眼部炎症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各组与EAU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视网膜组织学评分:EAU模型组青紫蓝兔在造模完成后第12、21天视网膜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组青紫蓝兔在造模完成后第12、21天视网膜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ART高浓度组在造模完成后第12天视网膜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各组与EAU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ERG检测:造模完成后第12天ERG检测结果显示:EAU模型组、ART缓释制剂低浓度组、ART缓释制剂中浓度组及DAPT阻断组每组随机选取的3只青紫蓝兔右眼ERG均为熄灭型,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及TA组ERG均为降低型且峰时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及TA组暗适应0.01ERG b波、暗适应3.0ERG a波、暗适应3.0ERG b波、暗适应3.0震荡电位P2波、明适应3.0ERG a波、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P1波振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及TA组暗适应0.01ERG b波、暗适应3.0ERG a波、明适应3.0ERG a波、明适应3.0ERG b波峰时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完成后第21天ERG检测结果显示:除正常对照组及TA组外,其余各组随机选取的3只青紫蓝兔右眼ERG均为熄灭型,TA组ERG为降低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峰时延长,部分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4.Western-blot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完成后第12d EAU模型组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RT缓释制剂中、高浓度组浓度依赖性降低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阳性药TA组和DAPT阻断组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造模完成后第21d EAU模型组与各组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12d EAU模型组IL-17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和TA组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21d EAU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组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12d EAU模型组IL-13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和TA组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21d EAU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A组显著高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12d EAU模型组IL-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和TA组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21d EAU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RT缓释制剂中浓度组和TA组显著高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造模完成后第12d和21d EAU模型组Notch1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RT缓释制剂高浓度组、TA组和DAPT阻断组均显著低于EAU模型组(P<0.05);余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1.结核分枝杆菌H37Ra诱导的青紫蓝兔EAU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和可重复性强等优点。2.低、中浓度的ART缓释制剂对EAU青紫蓝兔的炎症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的ART缓释制剂可以显著抑制EAU青紫蓝兔的炎症反应并对视功能有保护作用,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3.DAPT通过阻断Notch信号通路而显著抑制葡萄膜炎的炎症反应,证明Notch信号通路活化在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ART能够显著降低Notch1、TNF-α、IL-17、IL-13和IL-4蛋白表达水平,促进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和巨噬细胞活化有关。第四部分青蒿琥酯新型眼内缓释制剂兔血浆和眼组织分布以及代谢研究目的考察玻璃体腔注射ART眼内缓释制剂后,ART在眼组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药效实验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1.将青紫蓝兔随机分为15组,相应组别分别右眼玻璃体腔注射低、中、高三种浓度的ART眼内缓释制剂10μL,于注药后3h、5h、17h、1d、3d取血后空气栓塞处死,采集兔血浆和右眼虹膜-睫状体、房水、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2.将生物样品进行处理,采用经过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兔血浆及眼组织中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min,DHA)的浓度。结果1.建立测定兔血浆和眼组织中ART和DHA浓度的UPLC-MS/MS法,定量范围分别为 20.0~4000ng/g 或 2.00~400ng/mL、40.0~8000ng/g 或 4.00~800 ng/mL。并对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干扰系数、残留、线性范围、稳定性、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进行验证,均符合化学药物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数。2.低、中、高浓度的ART眼内缓释制剂玻璃体腔注射后ART在眼组织中分布情况为:玻璃体>房水>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在血浆中未见其分布。ART的活性代谢产物DHA在眼组织中分布情况为: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玻璃体>房水,在血浆中未见其分布。3.ART和DHA在玻璃体、房水、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睫状体中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s,AUC)0-3d分布均呈剂量相关性增加。二者在眼组织中的达峰时间基本一致,DHA在虹膜-睫状体和房水中的消除时间晚于ART。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ART缓释制剂后,ART在玻璃体腔中被逐渐吸收,达峰迅速,消除缓慢;部分可代谢成其活性产物DHA,逐渐消除;ART和DHA约3天可完全消除。2.ART和DHA在玻璃体、房水、虹膜-睫状体、视网膜/脉络膜中AUC0-3d分布均呈剂量相关性增加,几乎不入体循环。3.DHA在虹膜-睫状体和房水中的消除时间晚于ART。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6~8周龄B10.RIII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每组12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61-18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混合后,注射于EAU溶剂对照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双侧大腿和尾部皮下,总体积200μL,每只小鼠注射光感受器
期刊
以某火电厂桩基础旋挖灌注桩项目为例,从减小泥浆指标存在的误差、测锤改良成测管、灌注前混凝土用量细化计算及缩短等料时间四个方面介绍粉砂层混凝土灌注桩充盈系数的控制措施。
期刊
以某沿海风力发电桩基础施工项目为背景,探讨填海区域旋挖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控制措施。施工过程中案例项目混凝土充盈系数严重偏离预期,通过对钻机钻进速度、泥浆配比及钻头类型等进行分析,结合地层特点,确定钻头类型和泥浆配比是混凝土充盈系数过高的主要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
期刊
因GIS设备占地面积小、价格逐渐降低,GIS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虽然GIS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一般都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该文介绍了一起GIS变电站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最终却导致220 kV母线全停的事故及其检查处理,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母线筒内导体插入深度不合要求,并提出了GIS设备现场安装和运行维护方面的若干建议。
期刊
<正>1事故前运行方式事故前,C站(110kV)供电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A站(220kV)151断路器和B站(220kV)131断路器均启用三段式距离保护和四段式零序保护及重合;C站162和161断路器所有保护均停用,162断路器处于热备用状态;因AC线(110kV)不能同时带C站与D站(110kV)负荷,C站110kV线路备自投保持停用。
期刊
简要说明了220kV城前岭变电站在郴州电网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前岭变电站全站失压对电网和用户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了保证城变安全供电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期刊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炮附子五味药物组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是100首经典方剂中的佼佼者。此方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历代医家均有应用,然对其君药之归属,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观点,或以单味药为君,或以多位药为君。文章从《伤寒论》源流出发,以张仲景相近时代的古籍为主要参考,以《伤寒论》条文为据,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真武汤以茯苓为君药,对指导临
期刊
熊亮是以中国风进行儿童绘本创作的当代插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笔墨造型的形式意趣,并注重传统与当代插画的艺术结合,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中国本土儿童绘本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熊亮儿童绘本创作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列举其绘本代表作品,并将其他艺术类型和艺术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媒介、造型、色彩及空间4个方面,对熊亮儿童绘本作品的中国风艺术语言特征展开探讨。
期刊
针对某220kV变电站母差失灵保护误动导致全站失压的事故,根据现场相关设备的状态、后台信息以及故障录波波形数据,分析出母差失灵保护误动是由于刀闸转换触点失灵所致。查阅电压切换箱技术说明书和现场图纸后,发现220kV线路的I、II母PT二次电压非正常并列时,监视回路不能发出"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告警信号。针对该缺陷,对电压切换板"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监视回路进行了改造,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期刊
某220 kV甲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为双母单分段,Ⅰ、Ⅱ、Ⅲ母并列运行,当220 kV母线Ⅰ、Ⅲ分段电流互感器发生故障后,引起了220 kV母线A、B套WMH-800A母差保护动作,切除了Ⅰ、Ⅲ母线上的全部出线间隔,同时Ⅱ段母线上220 kV 2条进线距离三段保护动作断路器跳闸,造成220 kV甲变全站失压。现主要对上述故障发展过程及保护动作行为进行了剖析,发现电压二次回路出现了反送电的情况,建议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