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孢属真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毒素,属于二羟基苯甲酸内酯(Resorcylic acid lactones,RALs)家族的主要成员。ZEA在玉米、小麦等植物作物中广泛存在,对其检测较为复杂。ZEA作为一种外源性雌激素样霉菌毒素,与雌激素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在体内发生还原而形成羟基化产物,即产生比例较大的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α-ZEL)和比例较少的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enol,β-ZEL)。α-ZEL使ZEA的类雌激素作用显著增强。虽然目前对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及其代谢物的类雌激素的作用机制以及致病机理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ZEA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途径多样性,并且ZEA与其他物质具有交互作用,使ZEA介导生殖系统靶细胞的作用机制更加复杂。本实验以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形态光镜观察技术、细胞活力检测技术、DAPI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术、real-time荧光定量技术对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增殖、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分子水平调控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低浓度(0.01~10μM)的ZEA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且ZEA为10μM时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在24h、48h有促进作用。(2)高浓度(30~100μM)的ZEA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在24h、48h、72h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出现形状变大、贴壁能力增强,出现了多倍体。(3)高浓度的ZEA可能通过调节周期信号通路中P21、cyclin B1、Cdk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结论:ZEA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在低浓度时有促进增殖的趋势,在高浓度时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阻滞在于G2/M期(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