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盲签名及其在多银行电子现金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许多公司为这一新模式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策略。许多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在不断的提出他们的规则和策略。电子商务一时间似乎已成为信息技术这条河流中最大的一个浪头。 对电子商务而言,电子支付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电子现金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支付系统。论文重点研究如何将现代密码学技术——群签名技术、盲签名技术、群盲签名技术应用到一个重要的电子支付系统——电子现金系统中。论文的研究分两部分:一是群盲签名的研究;二是多银行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 1) 群签名、盲签名以及由它们派生出来的群盲签名是目前现代密码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它们不论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它们可以用在电子选举、电子投票以及电子现金等许多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活动中。本论文对三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Lys98群盲签名方案,证明了它不能够抵抗攻击:通过分析其漏洞所在,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给出两个改进方案。 2) 在1998年以前,所有的电子现金系统都是基于所谓的“单银行模式”的,即只有一家银行可以签发电子现金,商家及其用户只能使用同一家银行。而实际生活中,由多家银行参与现金发行的、商家和用户可使用不用银行的电子现金系统更为实用。本论文先对国内外现有的多银行电子现金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出他们的利弊,最后利用自己改进的Lys98群盲签名方案构造了一个离线的、多银行参与的、条件匿名的电子现金系统。
其他文献
摘 要:赵树理先生为我国现代作家,擅长于描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作品。塑造出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形成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形象组成:有思想较为先进的、有思想保守落后的、有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新型农民。其塑造的农村妇女形象也非常符合当时的农村真实人物形象。赵树理的作品中老一代农民多为传统朴实勤劳朴素的形象,但是这与巨大的时代洪流下的时代变迁格格不入,这一代农民的思想与时代的变化完全不能融合;新一代农民
代数攻击自2003年由Courtois和Meier提出以来就成为密码学中最重要的攻击方式之一。Meier于2004年提出了一个用来衡量布尔函数抵抗代数攻击的能力的新概念:代数免疫。自此,布
摘 要:茅盾小说世界里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都充满现代气息,在小说《蚀》三部曲里,茅盾就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各异、性格鲜明的时代女性,她们大多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新思潮洗礼。在革命和解放的道路上有着自己不同的经历和理想,这些成就了她们自己的独特魅力。同时,成就了茅盾小说的独特性。  关键词:茅盾小说;时代女性;特征;原因  作者简介:程金芝(1968-),女,汉族,山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組織群众坚持常年业余学习,可以加速实現劳动人民知識化,更好地为階級斗爭、生产斗爭、科学实驗三大革命运动服务。这既定广大贫下中农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农村大好形势的需
摘 要:四凤是《雷雨》中第一个正式出场的人物,她的性格和身份注定她是个悲剧结局。文本最突出的是其中的人物矛盾冲突,文章从家庭、爱情、阶级三个层面展开对四凤的人物分析。  关键词:《雷雨》;四凤;家庭;爱情;封建阶级  作者简介:宋为为(199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近百年来,物资生活极大丰富,人的思想也不断解放,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却还是很难摆脱对于男性的附庸思想。 Over the past century, material l
本文对移动终端的警力布控与网络追逃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文章从如何搭建一个功能完备系统出发,详细描述了该系统实现涉及到的几种关键技术。并且从三大方面介绍了系统实现
本文在国系统研究了数字水印技术,包括数字水印的攻击以及对抗方法、具有更好鲁棒性的数字水印新算法设计以及数字水印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总结了现有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故乡》的故事情节进行客观论述,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从中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力求对原作中的人物做出客观评介。  关键词:《故乡》;闰土;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赵玥(1996-),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