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高中“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改进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和新课改的实施,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正发生着改变。新课程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变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6+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叶县高中任教三年,参与到叶县高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叶县高中在结合李金池老师提出的“6+1”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叶县高中教科研处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符合叶县高中教学实际情况的“6+1”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根据笔者运用“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叶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分析,探究该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并结合语文新课标理念,提出改进策略,以更好地推动叶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本文第一章梳理了叶县高中“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阐述叶县高中“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流程、理论依据、以及该模式在叶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意义。并基于笔者在叶县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6+1”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编写《老人与海》《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第二章结合第一章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分析叶县高中“6+1”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教师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学环节合乎认知规律;学生交流合作能力,课堂参与度逐步提升;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该模式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课堂环节模式化,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导学案设计导向不足,教师主导能力受限;学生知识薄弱,预习效果不理想;主动探究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弱。第三章笔者结合语文新课标的理念,针对叶县高中“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探索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方法,以及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建议,以此来完善叶县高中“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叶县高中课程改革与发展。
其他文献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着不可忽略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特别是以富含丹皮酚和芍药苷的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牡丹),Paeonia lactiflora Pall(白芍)和Paeonia veitchii Lynch(赤芍)的根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可入药治疗各种疾病;但是以籽油利用为主的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凤丹)的根和叶片作为副
学位
目前,数学学习困难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外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数学学习困难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阻碍了地方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我国的贫困山区,数学学习困难现象更加突出。本文研究的学校所在地——嵩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虽然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完全脱贫,但是教育发展依旧“贫困”,高中数学学困生数量众多,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事
学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针,起到了科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步发展的作用。回顾与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学位
阅读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输入方式之一,且在高考英语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模式,一个老师面对数十名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难以满足其学习需要。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因材施教,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各层级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而笔者采用的隐性分层教学,是相对于显性分层教学
学位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分层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分层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等差异性进行分层,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
学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可能会带来不好影响如经济危机。国家不断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们应重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是否平衡的问题。金融在影响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逐渐应用,我国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其结合了普惠金融的“普、惠”和数字技术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高中阶段是培育学生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达到育人目标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竞争。新方法的实施虽然取得了质的突破,但是调查发现,高中数学课堂内现有
学位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课前说课活动能帮助数学教师更好的吃透教材,摸准学情,理清思路,提升教学技能,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但是目前推行的数学课前说课活动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如何高效开展数学课前说课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课前说课的研究背景、研
学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课程思政的推进,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日益重要,也引起了学界和教育界的众多关注。然而,目前新乡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受到课时、场地、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新乡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存在显著的问题。本文以新乡地区为例,首先,从内涵与外延上对乡土史课程资源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课程资源分类法对新乡地区乡土史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
学位
“格局—过程”作为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地理教学基础研究关注的焦点。地理课程标准同样关注“格局—过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具体目标中明确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格局—过程”意识、方法、思维能力。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因此将“格局—过程”融入地理图像教学研究,旨在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调查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