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Li2MnO3·LiMnO2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极材料Li2MnO3·LiMnO2是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其具备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低成本等特征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其也存在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大、倍率性能差和放电电压衰减等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探索通过不同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采用固相法制备该材料,以乙酸锰与碳酸氢铵反应制备碳酸锰的球形前驱体,再以该前驱体为模板,氢氧化锂为锂源通过固相法混合,之后在不同的煅烧温度下制备球状形貌的Li2MnO3·LiMnO2正极材料。XRD图谱显示制备的材料均具备层状结构特征。将其装配成电池后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下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合成的样品具备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其首次充电/放电比容量可达345/253 mAh g-1,优于许多其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而且具备良好的循环性能,于50次循环后其充电/放电比容量为208/184 mAh g-1。因为制备的球形Li2MnO3·LiMnO2正极材料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较差,所以其倍率性能不理想,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其次,为了改善Li2MnO3·LiMn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我们对其进行了阳离子掺杂改性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K量(掺杂量分别为0,1%,2%和3%)的该正极材料,从SEM图中可以看出制备的该材料具备纳米线形貌,虽然有轻微团聚现象,但其互相穿插的结构使得锂离子扩散路径更短,改善了其倍率性能。XRD谱图显示,随着K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层间晶面峰(003)峰与(104)峰向低衍射角偏移,表明K离子嵌入了Li层间。测试结果表明,掺杂量为2%的样品呈现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其首次充电/放电比容量可达362/273 mAh g-1。50次循环后其充电/放电比容量为208/209 mAh g-1,放电容量保持率为76%,比未掺杂的放电比容量要高出72%。而且在1 C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仍有126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在2 C大倍率充放电后,再以小倍率0.1C充放电,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能恢复到225 mAh g-1。结果表明,K离子掺杂可以改善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最后,我们对Li2MnO3·LiMnO2正极材料进行阴离子掺杂改性研究。先采用水热法制备该正极材料前驱体,在其煅烧过程中混入一定量的LiF制备F离子掺杂的Li2MnO3·LiMnO2(掺杂量分别为0,0.5%,1%和2%)正极材料。XRD谱图显示,随着F离子掺杂量的增大,对应层状结构的特征峰位置无明显移动,但是衍射峰强度有些许降低。表明F掺杂入了O层之中。电化学测试表明,掺杂量为1%时,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较高。0.1 C倍率下的首次充电/放电容量可达359/269 mAh g-1,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59%,2 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 mAh g-1。不同倍率充放电后,返回0.1 C倍率时,其放电比容量回到205 mAh g-1。结果表明,F离子掺杂可以改善Li2MnO3·LiMnO2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正>当前,云南省交通行业正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推进云南交通运输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潮。围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治疗中英夫利昔单抗联合中药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94例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及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38例)和
以某EPC石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大型项目管理软件P6和PIP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的进度控制管理,搭建起便捷的项目信息交流平台;运用CPM关键路径法实现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工期优化
<正>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业顶尖工程设计资源与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近日宣布,赞助董荷斌参加首届电动方程式大赛。该项目作为国际汽车联合会的新型赛事,围
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做到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体验实践活动的乐趣,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为了促使这一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1例,有效8例,死
国家科学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权威期刊刊载的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
本论文采用采用一种新型的共聚物为模板来制备聚吡咯和聚苯胺中空微球,并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聚吡咯中空微球和掺氮石墨烯复合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