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下的特有产物,其存在满足或服务于地方政府的职能需要,弥补了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所筹集的债务性资金大多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具有公共产品特征的项目,在加速城镇化进程、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融资平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后又有所下降的发展态势,但其举债融资规模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也成为了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风险来源,并且,伴随着监管趋严、政策收紧,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面临着化解存量债务、转型调整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价和提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效率成为关乎平台公司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债务科学管控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独立法人”与“政府职能延伸工具”的双重属性以及其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其债务效率进行界定,选取恰当的投入、产出指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VRS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别进行效率评价与分析;还重点进行了区域比较研究,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多角度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效率特征。本文首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包括融资平台提供公共物品理论和融资平台举债理论,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概要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融资平台的债务效率进行了界定,而后对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面临的政策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以140家省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样本,选取总负债、主营业务成本为投入指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为产出指标,对融资平台债务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再以31个省市自治区发行过城投债的投资领域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为样本,选取有息债务增量为投入指标,选取城市污水日均处理能力、城市绿地面积、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天然气供气总量、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这六个指标的增量为产出指标,对融资平台债务的社会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融资平台债务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比较分析以及融资平台债务效率的区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效率整体上处于非DEA有效状态,债务的经济效率表现优于社会效率;(2)由公司制度和管理水平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效率最主要的因素;(3)东部地区融资平台债务效率表现最好,西部地区融资平台债务效率表现最差,面临的困难最多,应该重点关注。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效率的建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加快构建独立面向市场的治理体系,厘清与政府的关系,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央政府应完善债务治理顶层设计;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尽快出台隐性债务综合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