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回归——《达罗卫夫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伍尔夫叙事技巧的成熟。同时,它又是一部富含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作品。一些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是男权文化的产物。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人从女性主义的另一个角度出发,诠释《达罗卫夫人》以揭示克拉丽莎的自我。自我指的是个体的独立存在和完整,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在论文中,本人竭力全面阐述克拉丽莎自我回归的历程,即自我的形成、沦丧、重建到最终回归四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克拉丽莎的自我主宰了整部小说并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而她自我的回归也表达了伍尔夫对女性获得解放从而不再依附于男性的渴望。 这篇论文包含三个主要章节。在第一章,探究了克拉丽莎在少女时期形成完整自我而后又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丧失自我。在第二章,探讨了克拉丽莎如何在与丈夫和女儿的疏远中,在和彼得的冲突以及和丈夫朋友的冲突中重建独立自我。在第三章,从疯狂自我的死亡和正常自我的复活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克拉丽莎的自我在精神领域的胜利。赛普蒂默斯的生命在克拉丽莎身上得以延续并促使克拉丽莎自我最终回归。整篇论文围绕自我这一主题展开。自我的概念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论文中指出的妇女地位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其他文献
针对SLD(Super-luminescent Diodes)光源的光功率和中心波长会随着驱动电流和工作温度的漂移而发生变化的现象,通过SLD的工作原理对该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8脚蝶型SLD光源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以虚拟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马尔科姆·考利将其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
广告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广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谓是无所不在,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到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小到单个企业的发展、个人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引起了全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女性研究从此发展了起来。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语言学家也开始从性别的角度关注语言问题。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