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救助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越来越凸现出它的不足和弊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一个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内容多样、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具体实践,而且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客观地介绍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各个部分的现状和救助主体概况,包括政府和非政府救助主体: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查找各社会救助主体在农村社会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在职能、管理层级、资金和效率方面的不足;非政府救助主体存在的参与度不高、政策制约、媒体和公众压力的方面的问题。接着根据这些存在问题寻找原因并找出改善的途径,政府加强职能建设,并且从政策上鼓励非政府救助主体参与到救助中来,非政府救助主体加强自身的观念和素质。最后总结政府与民间组织和企业及个人等非政府救助主体两个角度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救助机制。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金融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大城市的商业银行也在互联网体制下不得不选择新的营销策略以适应新经济水平的要求。本文在充分解读秦皇岛银行内外部环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在上海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农业
土地权益是农民最根本的权益。本文的写作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视角,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经济利益关系这一根本原理出发并参考西方的产权
基于格网单元和“以价定级”的思路,本文对土地市场发达城市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并以福州市居住用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古代社会莫不重农。至战国、秦、汉时代,农本观念逐步确立。国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以确保农业发展,秦汉时期国家重
目的 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者头回复至中立位的精准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运用激光投射方法 ,对 3 0例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和 3 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在闭眼状态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全市血液净化新入职护士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采用规范
2016年12月2日,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此举打破了美台自1979年“断交”以来的惯例。此后,特朗普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涉及“一中”政策的敏感言论。以上
普米族道德教育理论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普米族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普米族精神支撑;二是有助
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既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