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酒”这一文化符号为切入点,魏晋审美观念生成为主线,探讨饮酒文化从先秦到魏晋从一种公众行为逐步转变成为一种私人化行为,即酒这一文化符号在魏晋士人人文精神建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酒”这一文化符号为切入点,魏晋审美观念生成为主线,探讨饮酒文化从先秦到魏晋从一种公众行为逐步转变成为一种私人化行为,即酒这一文化符号在魏晋士人人文精神建构中的作用,而同时魏晋审美思想从无到有,从微到著的发展变化过程与酒文化有许多契合点,本文试图证明酒文化在魏晋审美观念生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为魏晋审美思想的研究寻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前言主要介绍酒文化的起源及文化特征和酒文化的哲学意味,为正文分析酒文化与魏晋审美观念生成的关系。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从先秦到魏晋的饮酒行为变化,这种礼教束缚下的公众行为变成呈现个人风采的私人化行为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的,第一节先秦两汉时期选取《诗经》和《尚书·酒诰》为研究对象,论述礼仪规范下的饮酒行为方式,第二节以汉末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为主题,从《古诗十九首》的诗句入手论述自斟自饮的私人饮酒方式。第二章研究魏晋士人与酒的关系,把饮酒的魏晋士人总结为三个方面:饮士、狂士、隐士,在酒与饮士中探究饮士之“饮”与酒的关系;在酒与狂士中探究狂士之“狂”与酒的关系;在酒与隐士中探究隐士之“隐”与酒的关系。这三种人的饮酒行为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差异性去观照各类饮酒的魏晋士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从具体的人与酒的关系进行扩展说明。第三章研究魏晋的审美观念生成与变化过程,酒文化的发展在魏晋审美观念的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饮酒风尚促成了自由、理想人格的建构,饮酒风尚是文人自我超越的途径。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中心观点,魏晋时期酒的文化气质和哲学韵味得到极大提升,酒成就了魏晋士人,魏晋风度因酒的参与彰显出更加独特的个性。酒在魏晋的审美观念生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教师迫切需
已有的对晚清民初知识分子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研究者在个案研究中颇能注意到个体早年经历对其人格或思想观念的影响,然而在群体研究中却常常忽视
目的:探讨消肿活血汤配合TD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种长年居住在水上的族群,称"蜑民",但在闽江流域者,自称"曲蹄"。这一族群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闽江流域的内河及闽江口附近的海域,他们的活动甚至可推早到史前
<正>目前中药防治糖尿病备受关注,中药有效组分对糖尿病及其过氧化状态的防治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1],本文旨在观察复方中药组分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性,同时探讨其抗过氧化作用的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在计算机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三维建模技术是虚拟现实中最重要的技术领域,也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关
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是,契丹人于十世纪初为记录契丹语而创制的两种文字。其与汉字一并通行于辽朝境内,长达二百余年。金灭辽之后,契丹文在金朝初期,仍被沿用了数十年之久。迄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前提条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安农则安天下”。在现代,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应是国家经济发
1953年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的成立曾被泰国强指为中国蓄意对泰国进行侵略的证据,由此引发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泰关系中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只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不均衡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危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