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湿地系统的自然环境更有利于汞的累积,其适宜的环境使得部分汞转化成为有机汞,而有机汞更易于与生物结合,危害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会随着生物富集最终进入到人体,进而危害身体健康。辽河口湿地处于海河交界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近几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农业用地的不断拓展,有关辽河口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利用碳氮同位素技术,确定食物链结构,研究了汞在辽河口食物链中的累积,为评价辽河口湿地环境情况以及生物丰富度的维持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于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在研究区域中辽河入海口的主要河流沿岸设置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主要采集土壤(翅碱蓬土、光滩土、芦苇土和稻田土)、优势植物(翅碱蓬、芦苇和水稻)以及优势动物样本。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别对样品中C、N稳定同位素的比率进行测定,进一步分析研究食物链中生物富集的情况,之后对食物链的构建以及汞在食物链中的累积情况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如下: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采样点的食物链构建为:北岗的食物链:植物<肉虫、蚂蚁<蜘蛛;笔架岭的食物链:水中有机物<河蟹、沙蚕<弹涂鱼;东郭镇的食物链:植物<飞蛾、叶甲、蚊子、蚂蚁<蜘蛛;三道沟的食物链:水中有机物<河虾、织纹螺<河蟹;植物<蚊子<蜘蛛;曙光大桥的食物链:水中有机物<河虾<河鱼;植物<扁担钩、蚊子、蚂蚁<蜘蛛;兴新水产的食物链:植物<蚂蚁<蜘蛛;水中有机物<蝌蚪<河鱼。经测定,土壤中北岗汞的变化范围为:0.087~0.175mg/kg;北南井子汞的变化范围为:0.035~0.197mg/kg;笔架岭汞的变化范围为:0.089~0.249mg/kg;东郭镇汞的变化范围为:0.050~0.167mg/kg;欢一支汞的变化范围为:0.024~0.150mg/kg;三道沟汞的变化范围为:0.066~0.152mg/kg;曙光大桥汞的变化范围为:0.035~0.165mg/kg;新生街道汞的变化范围为:0.026~0.083mg/kg;兴新水产汞的变化范围为:0.035~0.191mg/kg。植物样品中北岗汞的变化范围为:0.019~0.242mg/kg;北南井子汞的变化范围为:0.019~0.161mg/kg;笔架岭汞的变化范围为:0.025~0.142mg/kg;东郭镇汞的变化范围为:0.010~0.120mg/kg;欢一支汞的变化范围为:0.015~0.269mg/kg;三道沟汞的变化范围为:0.040~0.079mg/kg;曙光大桥汞的变化范围为:0.014~0.300mg/kg;新生街道汞的变化范围为:0.020~0.100mg/kg;兴新水产汞的变化范围为:0.022~0.208mg/kg。构建食物链的动物样品中,北岗汞的累积:0.061~0.355mg/kg;笔架岭汞的累积为:0.082~0.198mg/kg;东郭镇汞的变化范围为:0.051~0.230mg/kg;三道沟汞的变化范围为:0.032~0.449mg/kg;曙光大桥汞的变化范围为:0.078~0.195mg/kg;兴新水产汞的变化范围为:0.086~0.189mg/kg。数据比较结果显示,重金属在土壤以及植物样品中的年累积量呈增长的趋势,结合食物链的营养级关系得出重金属的累积趋势随着消费者的营养级逐级增加。本文对辽河口湿地食物链中重金属Hg累积的研究表明:其整体变化趋势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因此,辽河口区域的环境问题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