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河干流是贯穿于天津市的行洪河道,并兼有水资源、水量调节、市区排沥和航运等综合功能。随着天津市海河干流的治理,海河的功能和利用力度虽在大幅度增强,但其防洪、排沥功能仍然是第一位的。随着天津市城市的发展,海河干流1060km2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如:城市地表硬质化程度的增加,使得市区的暴雨、洪水规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径流系数加大了,雨洪汇流速度加快,城市雨洪的峰量和峰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市区暴雨造成的淹泡区域和淹泡水深、历时也在同步增长,因此,分析不同暴雨级情况下的海河河道水位和行洪泄量意义重大。本文以海河干流近20年的城市雨洪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市区暴雨特性,利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对不同时段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海河干流主要实测站点西河闸、二道闸、海河闸的水位、流量、闸门启闭、雨量资料,以水量平衡的方法算清水帐,建立不同等级暴雨和地表径流对海河汇入量的量化研究,明确了市区降水和灾害的量化关系。本文针对海河干流小流量高水位的行洪现状,为防洪调度中水位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为提高海河干流及外围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城市雨洪灾害致灾度,应加高海河干流堤防,加大行洪“瓶颈”河段的清淤力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