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际看,次债危机后世界各国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国内看,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从省内看,作为西部后发区域,青海省与发达地区经济周期不同,当前青海省面临西部大开发、东部向西部产业群转移、东部城市群建设等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处于起飞阶段,然而货币政策基调为稳健,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除西宁以外的州地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垄断信贷市场,农信社较短视,内控机制不完善,未来也会逐渐暴露问题。在此背景下,青海省经济要实现进一步健康平稳发展,政府必须在宏观调控政策上有所作为,还需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本文基于2000—2012年(以反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时期、稳健的货币政策时期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时期三个阶段)期间货币政策在青海的实践经验,从宏观调控的经验与启示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研究货币政策与青海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在统一货币政策背景下推动青海省经济发展等方面,也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研法:实地走访青海的部分金融机构,掌握有关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基层央行在发放支农再贷款、制定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工作难点和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实证研究法:采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