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肌腱和韧带在骨上附着点的结构称之为末端区,该区的损害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其中由创伤劳损引起的末端区变性性疾患称之为末端病(Enthesiopathy)[1]。主要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等,其中以跟腱炎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发展,该类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给人们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带来影响,甚至有导致跟腱断裂的危险,已成为目前运动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为寻求跟腱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本课题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及门诊诊治的69例早期跟腱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射频消融手术与传统保守治疗的疗效差异,并对射频消融术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进行评价,旨在为跟腱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目的本课题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对69例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早期跟腱炎患者在治疗后1月、3月、12月后进行疗效随访评价,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跟腱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69例早期跟腱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军人51例,体育爱好者12例,其他6例。男54例,女15例。年龄范围16岁-40岁,平均27.8岁。左侧37例,右侧32例,双侧0例。将69例患者分为手术组(等离子射频消融)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组),手术组33例(男27例,女6例),对照组36例(男27例,女9例)。两组身高、体重、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前疼痛情况等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传统保守治疗组治疗方式:(1)踝关节制动(跖屈1 0°15°位),8周。(2)塞来昔布胶囊200mg口服,每日2次,4周后改为200mg口服,每日1次,共12周。(3)红外线高温治疗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期为两周。手术组治疗方式: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按术后制动与否,分为术后制动组(制动)和术后活动组(非制动)。术后制动组:术后予以踝关节制动(跖屈1 0°15°位),制动时间8周。术后活动组:术后未予石膏固定,卧床休息3天即下地活动。治疗后1月、3月、12月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观察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治疗效果。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观察比较术后制动组和术后活动组术后1月、3月、12月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失访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治疗后1月、3月、12月的随访。手术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NRS疼痛指数评分分别为3.55±1.18,1.88±1.02,1.27±0.84。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NRS疼痛指数评分分别为4.50±1.25,2.69±1.01,1.83±0.56。各随访时间段疼痛评分t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提示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术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9.48±3.22,76.52±2.85,81.94±1.84。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0.22±2.60,67.44±3.26,72.72±1.78。各随访时间段踝关节功能评分t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5,提示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术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制动组与术后活动组治疗后NRS疼痛指数比较显示:各随访时间段疼痛评分t检验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制动组与术后活动组治疗后AOFAS评分比较显示:各随访时间段功能评分t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0.05,提示两组治疗后1月、3月、12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较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更佳,在改善疼痛、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应作为早期跟腱炎首选治疗方法。2.射频消融术后制动与否对患者治疗效果无影响,对踝关节功能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