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1993年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来,每逢经济特殊时期,最低工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均不可避免地得到社会热议。与此同时,根据经济学规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常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即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移,这一结构的转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九亿多农村人口的国家来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必然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又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增长较多的依靠吸引外资,担任世界工厂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最低工资的提高有碍于吸引外资,抑制经济发展,减缓中国二元结构的整合;另一方面,最低工资的提高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从而加速中国二元结构的整合。这两个效应是否存在,如果均存在,那么其最终的总效应如何。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其次对于中国二元结构和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衡量和分析,最后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因素,运用VAR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两大效应中,第一个效应远大于第二个效应,即: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将抑制外商投资和经济发展,从而减缓二元结构整合,这一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所引起的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正面效应。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在当下全球经济危机时期,不建议中国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