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多样,相互既有重叠,也有补位,共同组成功能完备的一套福利供给体系。农村低保,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农村贫困家庭维持了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农村低保起到了兜底保障的作用,使得社会稳定,正义伸张,公平兑现。但是目前,群众对低保政策的满意度并不高,制度运行机制仍不健全,“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管理目标未完全实现。能否做好做实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展开研究,有助于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促进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助力徐州市X县脱贫攻坚进程。本文以农村低保对象的识别、跟踪管理、退出保障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实地走访徐州市X县低保工作一线,调取相关数据资料,与县、镇、村低保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农村低保对象展开非结构化访谈,充分了解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运行现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对比相关数据,指出目前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的问题,多体现在低保对象识别不准确,跟踪管理工作不到位,退保执行不力,管理目标偏离,违规违纪违法乱象多等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情况相对复杂、家庭收入核算难度大,一方面是低保制度执行偏离“兜底”定位,政策宣传不到位,但最主要的,还是管理人员的问题,体现在基层低保管理队伍建制不全,工作人员紧缺且专业人员匮乏,多是兼职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站在县、镇民政部门的角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善措施,包括购买专业社会服务进行家计调查,利用大数据平台核实低保家庭情况,丰富政策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纳入绩效考核、完善监督管理,加大治理低保领域违规违纪违法乱象力度等。此外,参考国外社会工作管理经验,引入社会工作师体系;参考人社系统村级协理员做法,尝试引入村级民政协理员,助力基层民政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