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人名的用字情况,分析了这一时期新出现的人名现象,运用训诂方法对人名名字关系进行分类解析,从文化语言学视角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用字现象。论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名字和语言文化的关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古代人名构成,详细论述了人名的性质,人名的结构,中国人名和其他民族人名不同的结构,小名、正名、字名和号的特征,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用魏晋南北朝史书中出现的人名例子进行阐述。第三部分统计魏晋、北朝和南朝三个不同时期的人名与字名,解释相关用字现象。首先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命名选字特征以及它反映出的社会思潮以及文化内涵,然后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单双名现象,最后根据兄弟间正名字名用字的特殊联系,客观描述了那一时期的出现的行辈字的雏形。第四部分将人名的名与字的关系分为形式关系和意义关系。形式关系有原名加辞和名字关系相同两种。重点介绍“同义相协”“反义相对”“连意推想”“连意指实”等八种意义关系类型。无法确定关系的划到第九类,列为存疑。第五部分集中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名小字,梳理小字的来源、分析小字与小名的关系、探索小字中“阿”“奴”等字的起源。第六部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