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与学习动机的实证性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动机都有广泛的研究,但是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动机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另一方面,表明课堂互动与学习动机之间的某种关系。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无论是完成任务还是进行交际,都会在互动的情境中构建语言学习的同时,展现自我,发挥潜能,自我实现,因此其学习动机得以增强。本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和互动理论为主要依据,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为模式,通过运用提问、分组和其他课堂活动的互动形式,经过两个月的实验,试图说明课堂互动对学习动机有积极的影响并能持续强化学习动机。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概述关于动机和互动的相关研究和概念。 第三章主要讲述学习动机和课堂互动存在联系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详细列出课堂互动的前提因素、模式和形式,以及课堂互动是如何影响学习动机的。 第五章是对课堂互动和学习动机之间关系的实验。 第六章为全文总结,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对教学的启示,以及一些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美国犹太族裔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在美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大多描写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窘境以及他们在各种文化冲突中身份
诞生于20世纪末的翻译操纵理论开启了文学翻译向文化转向的研究新境界,使人们从历史、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和诗学规范等众多外部因素来对翻译进行研究,以安德烈·勒菲夫尔为代表
本文纵观中国古典戏剧的翻译和现代戏剧的产生,概括了符号学的三个分支--语用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的基本理论,从一般意义和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戏剧,尤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