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微博提升政治传播力策略分析——以《人民日报》热点微博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媒介的重点并不是内容,而是媒介本身的信息展示方式。微博就极大的改变了这种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本身也对文本的深层结构产生了影响,如微博的强互动性——评论和转发功能很可能把过去作者独白的文本叙事变成作者和读者互动的对话文本叙事。成为更为丰富多样的话论转换的意见交流模式,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微时代”的“网络民间舆论场”,这和主要由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等形成的“官方舆论场”有明显的不同,有时这两个舆论场的观点甚至对立。微博的发展给大众带来参政议政的新渠道,同时技术赋权将新闻传播由以往的官媒主导变成了双向传播模式,传统媒体为了有效进行舆论引导也纷纷开通微博。  《人民日报》微博的开博和发展,架起了“官”、“民”两个舆论场之间沟通的桥梁。截止2014年12月,《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量已突破千万,位列官方媒体微博之首。《人民日报》吸收了“民间舆论场”的话语特色,同时又结合官方“舆论场”话语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主流媒体微博话语,其传播力得到明显提升。  本文从公共舆论等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人民日报》微博以下内容:1.通过《人民日报》微博的内容分析,了解《人民日报》微博特征。2.通过对比《人民日报》纸媒和微博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从而了解二者的话语方式有何不同。3.对微博的所有样本进行技术特性的分析,探索其发布速度、媒介形式。4.挑选《人民日报》评论数和转发数最多的微博进行话语分析,从而了解官方主流媒体微博使用何种传播策略以提升自己的政治传播力。  本文总结《人民日报》热点微博的成功经验,分析官方媒体如何在微博时代下进一步判断舆论形势,辨析舆论场之间的差别,进而转变观念、更新思路、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段、表达角度和策略,最终更好的完成舆论引导的重任。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传记片是一种较早成熟的电影类型,它的美学特征很好地实现了人文关怀和艺术创造的结合,使受众在现实世界中感悟历史,在精神对话中理解伟大,艺术家传记片
目前,国内住宅的厨房、卫生间内隔墙大多采用占地面积小的6~8cm厚轻质板或钢筋网细石混凝土板.我们在对北京已竣工的部分住宅回访中发现,内隔墙存在许多质量通病,影响使用功能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Committee on Information)将网络正式定义为“第四媒体”,迄今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大众传媒之一,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儿童作为社
与大名鼎鼎的延安《解放日报》和上海《解放日报》有着相同名称的西安《解放日报》,是这个称谓的最早冠名者。它的诞生,是与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紧
目前,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危机意识薄弱;缺乏应对危机的有效预警机制;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发挥媒体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等等。特别是
本文根据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三个主要社会学概念——场域、惯习、资本,对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了再认识——大众传媒是一个联结社会其它领域的媒介场;拥有一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