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A)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于PA肺炎,尤其是PA多重耐药菌株所致的重症肺部感染,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如何在合理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增加机体防御功能并提高抗生素疗效的方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有研究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中的磷脂和相关蛋白具有抑制多种病毒和细菌的作用。本试验在建立PA肺部感染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PS成分,了解PA肺炎大鼠的PS及其组分的变化。观察外源性PS在PA肺炎大鼠体内的作用。并观察盐酸氨溴索对PA肺炎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气管内注射2个麦氏单位PA标准菌株ATCC27853菌液0.2ml ,建立PA肺炎大鼠模型。将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PS组15只,为PS治疗组,将大鼠制成模型后6h经气管滴入外源性PS 50mg/kg;(2)AM组18只,为氨溴索(Ambroxol)治疗组,将大鼠制成模型后6h经尾静脉注射氨溴索(沐舒坦R)20mg/kg;(3)NS组18只,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对照组,将大鼠制成模型后6h在气管内注入与外源性PS等量的生理盐水1.25ml/kg;(4)NAM组15只,为正常大鼠给氨溴索介入(Normal rats with ambroxol)组,将未感染的正常大鼠经尾静脉注射氨溴索(沐舒坦R)20mg/kg;(5)NOR组18只,为正常对照组,经气管注射生理盐水1.25ml/kg作对照。经上述处理6h后处死大鼠,各组取5只测大鼠左肺组织湿/干比(W/D),观察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于高倍(×400)光镜下作半定量中性粒细胞(PMN)计数 。各组取10只用生理盐水40ml/kg分三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分析BALF中的PS成分,用Bartlett法和Mason法测定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酰胆碱(DPPC),用Lowry法测定总蛋白(TP),计算DPPC/TPL、 DPPC/TP。作BALF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将NS组、NAM组、NOR组各取3只大鼠作肺组织电子显微镜切片制样,观察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内的板层体和肺泡腔内的PS层变化。 <WP=6>[结果] ①大体病理观察:大体病理标本见感染PA的大鼠(PS、AM、NS组)的双肺均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脏层胸膜粗糙,散在的数量不等的脓点或脓疱,直径1-3mm,切面挤压有粉红色液体渗出。大体病变程度按NS、AM、PS组的顺序有依次减轻的趋势。NAM组、NOR组形态基本正常。W/D比值 分别为:PS组5.77±0.46,AM组7.47±0.22,NS组8.58±0.39,NAM组 4.82±0.15,NOR组4.48±0.15。可见PA感染大鼠各组W/D较正常组高,P<0.05。 ②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NS组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粘膜下层充血水肿,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另外可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可见散在脓腔形成。部分区域肺泡代偿性扩张,肺间隔断裂。PS组和NS组比较,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轻微,肺泡内仅见少量水肿液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偶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AM组镜观较PS组的炎症反应略重,但较NS组有明显的改观。这和高倍镜下PMN半定量计数结果相一致,PMN分别为PS组20.4±2.6,AM组38.8±3.11,NS组111.4±14.8,NAM组6.0±4.4,NOR组4.4±2.6。NS组与各组均有差异,P < 0.05。 ③BALF的PS各成份分析:各组BALF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约85-90%。NS组与NOR组比较,DPPC/TPL(38.6±11.0%,49.6±5.4%)、DPPC/TP(19.1±6.9μg/mg,59.8±14.7μg/mg)减小,而TP增加(87.0±8.9mg/kg,36.6±6.1mg/kg),TPL则无明显变化;PS组与NS组比较,PS各成分则和前两组呈相反的改变,TPL (12.5±2.9mg/kg, 4.6±1.7mg/kg)、DPPC/TPL(70.7±10.2%, 38.6±11.0%)、DPPC/TP(176.1±62.1μg/mg, 19.1±6.9μg/mg)显著增加,而TP(52.3± 11.8mg/kg,87.0±8.9mg/kg)减少;AM组与PS组变化趋势一致,AM组与NS组比较,DPPC/TPL(65.7±7.8 %,38.6±11.0%)、DPPC/TP(38.6±10.2μg/mg, 19.1±6.9μg/mg)显著增加,而TP、TPL变化不明显;NAM组与NOR组比较,DPPC/TPL(68.3±8.4%,38.6±11.0%)增加。 ④BALF培养菌落计数:PS组2.43±1.44万/ml,AM组8.02±3.2万/ml,NS组10.35±2.10万/ml 。PS组与NS组比较,P< 0.05;AM组与NS组比较,P> 0.05。 ⑤肺组织电镜观察:在NOR组中观察到了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内正常的板层小体结构和即将向肺泡腔释放的管状髓磷脂结构,肺泡细胞表面有均匀分布的PS层。在NS组中发现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内的板层体空泡化,肺泡腔表面的嗜锇膜层(PS层)发生断裂或粗糙不平,晶格状的管髓体脱落于在肺泡腔内。在AM组发现,肺泡II型<WP=7>上皮细胞内的板层体空泡化较NS组有减轻的趋势,肺泡表面的PS层分布较均匀,未见明显断裂。[结论] ①由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可以看出 ,经气管注射2个麦氏单位PA标准菌株ATCC27853菌液0.2ml ,PA肺炎的大鼠模型建立满意。 ②PA肺炎大鼠的BALF中总蛋白明显增加,DPPC/TPL、DPPC/TP减小,电镜发现PA肺炎大鼠II型肺泡上皮细胞内的板层体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受到损害。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使PA肺炎大鼠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使BALF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