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亚高山草甸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模式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替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关于群落变化的规律性和方向性一直是生态学家争论的焦点。在逐步认识、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这无疑推进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但直至今日仍没有一种演替理论能够适用于所有生态系统、生境甚至是同一演替的不同阶段。弃耕演替也称撂荒演替,是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原生土壤仍然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生态系统演变,对弃耕演替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弃耕植被恢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退耕时间为5年、9年、14年、19年、30年以及顶极群落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探讨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为甘南亚高山草甸地区草场恢复与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在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演替初期植物群落内物种数较少,主要以一年生杂类草为主;演替中、后期植物群落中物种数明显增多,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从植物繁殖特征方面分析,随着演替时间的不断推移,植物群落中克隆繁殖的植物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顶极群落中所占比例最大。   2)弃耕地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先升后降,呈现单峰曲线,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演替时间为19年的样方中;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为前期迅速升高,之后生产力基本保持稳定,生产力最大值同样出现在演替时间为19年的样方中,达到183.77g/m2。在弃耕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当植物群落发展到顶极时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3)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多度分布模式由几何级数型分布逐渐向对数正态分布过渡;   4)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的氮磷比先快速提高后在20年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平衡并略有下降,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的氮磷比始终小于14,按照传统理论植物群落植被生长受到N限制。但通过对顶极群落的施肥实验发现群落植被生长可能受到N和P的双重限制。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1-己烯是生产高性能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重要共聚单体,也是增塑剂的重要原料。自UCC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开了以铬金属作为活性中心的乙烯三聚
在陆梁油田开发中,结垢使得集输管道的内径变小,设备处理能力降低,能耗增加,结垢严重时将造成油层堵塞、管道堵塞或爆裂事故;同时地层结垢会堵塞通道;这些都给油田的正常生产带来巨
分子热力学模型在化工过程设计及模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建立在格子模型基础上的高分子溶液理论是一类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和处理方法发展可靠